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药乡马峡

2010-08-01 10:12 作者:关山布衣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马峡是华亭县最西端的一个镇,紧靠关山,西与庄浪县一山之隔,北与宁的泾原县接壤。自古就是丝绸之路通往陇西的咽喉,一脚踏三县之地,而今省道312线纵全境,更是商贾云集,热闹甚于以往了。

作为马峡人,我对马峡的深层了解才是近两年的事,心中不免羞赧。因为以前的我,一直游离于马峡之外。

少小时候,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完成了小学学业,就到马峡上初中上高中了。我家到马峡要三十多华里路程,每周的周日下午,身材瘦小的我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兜兜,里面的内容是母亲给我烙的菜饼子,煮熟的洋芋,要靠这些东西充塞我饥饿的胃囊。等走到学校,布鞋底后跟早被沙路上的石子磨穿了,两只脚后跟底上的洞洞处露出被磨烂了的皮肉。那两个洞洞,犹如一双悲戚的眼睛。到了每周的周末,三十多华里路程,就像艰苦异常的长征。磨穿了底子的鞋不能够保护脚底的皮肉,露出洞外的皮肉就饱尝着沙石的磨砺;而最难受的是饥饿,中午在灶上喝的一碗玉米粥早随几泡尿消失殆尽。走到半路上,双腿就哆嗦,发软,走上几十米就要坐下缓一会,等腿软的慢了,再艰难的向家的方向挪动。好不容易拐上了家乡的小路,我们就如虔诚的信徒见到了膜拜的偶像。虽然离家还有近十里的路程,但林子里的野果子可以填饱我们饥饿的肚皮,增加一点点体能,我们就可以支撑着回到家里了。

那时候的马峡街道,狭窄弯曲如一条随意丢弃的草绳,晴天尘土飞扬,天泥泞难行,街西两旁全是低矮衰败的民房,街东算是繁华地段,公社(现在的乡),百货店,副食商店,国营食堂等都分布在此,算是马峡的中心之所在了。

逢了集日,马峡街道就有了热闹。那热闹也就是街道里的人比平日里多了一些,人们三拨五拨地挤进国营商店,排着队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最拥挤的是百货商店,乡民们为了给老婆娃娃扯几尺布,给家里买一二斤盐或是选一两件日用品,都拥挤成一个多种气味混杂的人团,无可奈何地瞧着那慢条斯理的营业员,很不情愿地接过一双双粗糙如槐树皮般的手里攥着的钱和布票。副食商店和食堂就显得冷清多了,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能有几个拿闲钱买副食下馆子的人呢?

中学门口的戏楼也是一个产生热闹的地方。那时讲究政治挂帅,每隔一月半载,公社(乡)就要召集各大队(村)的剧团到公社来汇演,以检验群众对党的忠诚与热。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曾很荣幸的被大队剧团的导演老马选中,在《杜鹃山》这部戏中扮演了一个团丁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背了一支和我一样高的,借来的老土枪做道具,很是神气地在戏台上站了十来分钟。那是我有生以来唯一一次站在戏台上,看着黑鸦鸦的人群,心中的惊喜和惶恐至今记忆犹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马峡上了五年学,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宿舍里冰冷的床板和大灶上半生不熟的黄面疙瘩,除此之外,就是邋遢衰败的马峡街道了。

四年前,我被调到中心小学任教,第二次又与她朝夕相处了。

闲暇之时,我喜欢登上东面的罐子山瞰马峡全景,这是我最爱看的一幅风景,也是看不厌的一幅风景。巍峨的关山是一道天然屏障,庇护着她臂弯里的马峡,关山生育出的两条河流,南北相映,如两条温柔的玉臂环住容光焕发的马峡。在街的东头,二河交汇,形成一条躁动的青河,欢跃着向东而去,最后在王峡口水库形成了一块迷人的翡翠。

马峡因了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形成了开放兼容的性格。在八十年代初,在街道的南面,泾甘公路的旁边,一宁夏泾原县马姓师傅开了第一家饭馆,兼营羊肉泡馍,一年多之后,又有几家小饭馆开张,有本地人经营的也有外地人经营的,外地人的饭馆生意好过本地人的,个中的缘由不是我这个局外人清楚的。接着秦安的货郎客在街道里开张了小商店,安徽的药商经营着自家的药材收购部……

不经意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小镇马峡也由一个瘦弱的少年长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风采迷人。宽阔的街道两旁,是整齐划一的两层楼房,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小饭店里,你常常可以见到四川的,安徽的,江苏的外地客商,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本地的特色美食麻食子和洋芋搅团;街道旁的树荫下,三五成堆的打牌的人群中,有不少是操着外地口音的经商者。

马峡最美丽的时候是秋末初。几个林缘村社的简易公路上,三轮蹦蹦车欢快的奔跑着,车上满载着去山外销售的松果,洋芋,更多的是药材。马峡的药材尤以大黄,独活闻名,其中独活的种植在十多年前就由林缘地带辐射到川区种植,成了马峡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独特的地域生长出了独特的药材,马峡的大黄,独活以质地细密,色泽纯净,药效良好而闻名数家药厂。每年到了秋末冬初之际,外地药商就云集马峡,他们依靠本地的大小贩子,不分白天黑地收购。不出两个月,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家种的,药材们都找到了新的主人,坐在那高大的卡车上,离开了故土,为了表示对家乡的眷恋,它们便将缕缕药香洒满了大街小巷,田野山洼,这时的马峡便笼罩在浓郁的药香之中了。

据老辈人说,在解放前,马峡有五六家店铺,是当地的某老爷开的。那某老爷算是当时马峡的首富了,平时出门游走乘骑的也不过是一头膘肥体壮的骟驴,和今天开私家车,骑摩托车,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的后辈们相比,那位前辈又是何等的逊色啊!

近两年,马峡出了两个人,更加使马峡的声名远扬。先是小学教师刘霞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杰出母亲”,使药乡马峡的名字高频率地出现在全国的各大媒体上,有山东,江苏等多家电视台的记者到马峡来采访她,这无形中又宣扬了马峡;接着是一个叫魏斌斌的学子在2009年的高考中,考入了清华大学,改写了华亭县恢复高考三十多年没有清华,北大学子的历史,全县的学子都很受鼓舞。作为一个马峡人,我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除了为家乡的声誉而自豪外,还有一层私人的情感在里面,因为这两个人都与我有关:一个是我的妹妹,一个是我在小学里教了三年的学生,你说,能不高兴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61038/

药乡马峡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