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入樟树

2013-03-06 19:18 作者:简单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对樟树的最初的感官印象有二。一是中国的药都,二是四特酒。列车停靠樟树,本想按图去筑卫城遗址看个究竟。当地人告诉我,那是个空城。

来樟树,必得看大樟树去。

想想,中国的地名确实有意思。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樟树本乃宜的板块,也以其“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盛名,不过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广告,着实让今日的宜春并樟树火了一把。

下火车的一刻,樟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墙体灰蒙蒙的色调,阴沉的气氛不算太好。去看千年古樟树成了我第一选择。安义古村的樟树也有500-600年了,我总想知道千年的古樟树又会如何。读过一篇散文故乡的大樟树》,里面有动情的描写,樟树就象一位慈祥的母亲,把死去的孩子紧紧拥抱在怀里,晚风把树叶吹得哗啦啦地响,仿佛是樟树在垂泪痛哭……。死去亲人的遗骸回到村口一定安放在大樟树下,并此搭建灵堂,其风俗至今流传湘赣地区。

樟树的千年古樟树,据说有村落后就栽植下了。在樟树爷爷庙后的小山坡拔地而起,好似一个饱经苍桑的老人保护着乡里乡亲。村民指着樟树告我,不远处正在修建另一座樟树奶奶庙呢。看我照相,一老夫问我,说能不给刚蹒跚学步的孩儿留张相片,我爽快的答应了,并回去后一定寄上几张大相片过来。看着老人认真从村里叫来会写字的留下地址,直到动笔的时候我还羞愧无比,不仅因为丢失了一张闪存卡,也丢失了我在閤皂山百花园所有影印。想起此,一阵难过。

踏入閤皂山,由百草园折回,经大万寿崇真宫(道教福地)大门,往前有是一条沙石道。步行二百米上行,便是“紫阳书院(道德宫)”了,是当年朱熹(字紫阳)两次在 “道德宫”讲学。书院的今景实难相信,按动快门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再下行,葛玄悟道修真建造的“卧云庵”的深井,似乎也在印证樟树的药都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虚此行,閤皂山。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忘却,或说是一份消解;这里,仿佛有了空灵的对峙。其流水潺潺,翠竹掩映,百花争艳,就如步入鸣水桥“水流激石如飞,树影连山欲化云”的幻场景。明清江知县秦镛《阁峰晴雪》更有诗云:“阁峰缥缈放云端,积雪犹封礼斗坛。山远地偏游不得,几回驻马隔江看。”,何等的壮美。又恰逢天空作美,飘起了毛毛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果不其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8555/

初入樟树的评论 (共 8 条)

  • 王鹏
  • 那转身后的落寞
  • 今生依梦
  • 着墨
  • 诗瑶
  • 乡村医生
  • 少华山
  • 晓梦芳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