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戏说平民与文人的成长之道

2013-03-05 10:20 作者:文帘居士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十五岁以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周*树这个人,在本家祖谱上也没有这样一个名字。据父亲说是祖爷在路边捡来的,但这事周家人从来是不让提起的。后来由于家境艰难的就连“自家骨肉”也都养不起了,于是就送给了本家暂无“香火”的另一个远方亲戚,再后来也就没有了音讯……。

事隔多年,据说当年饿着肚子而被迫走上越南战场“曲线救国”的周*树,甩开了头顶上的高粱花子,在部队里做了官。如今要回乡里寻亲了,于是乎,上门巴结之人一时间风起云涌。

“穷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就在这一个moment,所有的眼睛、所有的鲜花、所有的闪光灯,都同时瞄准了同一个方向——周家大院。说小时候一起同过窗的有之,设计一起扛过枪的有之,编造曾经一起分过赃的有之,准备一起嫖过娼的有之。各人都把关系拉的慷慨激昂,描摹地形象生动,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就连平日里人见人不的莘子嫂,也都“粉末”地登了场,恨不得自家的祖坟上也能多冒上几股青烟。说:“树娃子,咱还是本家咧,我也是周家人,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哩(注意俩人都是五十多岁),你不记得了?”

攀龙附凤之心人皆有之自然无可厚非。本来嘛,村头的老槐树突然结下了仙人果,哪一个能不摩拳擦掌的?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劝有权(钱)人;可憨厚的乡村大地上偏偏就有清高得见“钱”不眼开的大傻帽儿,仕老爷就是其中一个。面对乡村土地上几百年才生产出来的一个“贵人”,读过几年私塾当过几年村长的仕老爷就不屑一顾:“不就战壕里爬出了个“丘八”嘛,有啥了不得的。想当年老子当村长的时候不也是威风八面么?现在简直不拿我这个干部当领导了”。“也是退休门前车马稀,如今就连二娃子这个狗日的也敢骑在老子头上耍横了”。听到这话仕奶奶显然就有些上火:“就你那个破村长当的,辛辛苦苦干了几年,楞是一个子儿都没往带,还老往寡妇家里送粮食,你还真是人民公仆爱人民啊你。”仕老爷只好愤愤地嘟哝着:“都说多嘴的乌鸦片不长命,还拿鸡毛当令箭得理不饶人了。”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各路人马为了能与这位“得道高人”共享天伦,都兴致勃勃地前去认亲,却都找错庙门。若不是人家的脑门贴上了“贵人”的标签,那也许大家也就没那么涌越地前赴后继了吧,事情原委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也都显而易见。没有人能把周*树的祖宗安在自家的祖坟上,也没有人能助借这位“得道高人”羽化登仙。

在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这样说道:“毕老师,其实我的命运跟她是一样样的,我也有一个姓毕的佬爷”。我们先抛开小品的真实性不谈,在这句话当中攀附权贵之心昭然若揭。许多人也正是如此,不信你再看,若哪天你也中了五百万大奖。保证一之间会多出数不清的“干儿子”,上门“借钱”的人更是多如牛毛;当然,我们当中也有不附权贵的人,“高尚”的人,也是不“低级趣味”的人,这些人愤青地全身上下都是骨气。然而这样的人过显然并不怎么如意,也可能因为所谓的器节而“晚栖不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正如东汉末年的太尉桥玄,按照当时的防腐拒贪措施来看,你贪与不贪全凭个人的政治觉悟。可人家身居高位楞是廉洁到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的地步。“明镜匾下不寻私”挣的是百世流芳,“朝堂之上若枉法”赚的是千古骂名。“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若不能流芳百世又何堪遗臭万年?

为文者,富不羡,官不贪。唯求心安,为何这般枉然?趋炎附势怎由渊?歌功颂德为哪堪?我们并不鄙视攀附权贵之人,我们也不为世俗名利去攀龙附凤。建功立业扬名立万当然谁都欢天喜地,但我们为文者凭借是自己的汗水与智慧,是在每一次拭怀中的精神飞越,是从草根阶层开枝散叶的质量突变,我们的成长路上,不是用心良苦的歌功颂德,不是“眼前的形式一片大好”,也不需要急功近利的趋炎附势。而需要的是大义凛然的正气与自强不息的骨气。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7643/

戏说平民与文人的成长之道的评论 (共 9 条)

  • 今生依梦
  • 雪儿
  • 着墨
  • 听雨轩儿
  • 晓梦芳菲
  • 孟杨
  • 浅笔抒写
  • 纤纤柳絮
  • *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