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警醒

2010-06-13 13:25 作者:梅雨阁主人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昨天晚上竟然喝的醉醺醺的。直到今天下午,还觉得头昏脑胀的,胃里仍然有恶心的感觉。自己一再的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呢?老大不小的人啦,怎么还是把握不住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一些低级错误呢?

默想古圣先贤的一些教训,颇感面红耳赤、惭愧万分。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卷二史上纪记载:大禹之时,有一个人叫做仪狄,善于造酒。他将所造之酒进上大禹,大禹饮其酒后,感觉非常甘美,遂即说道:“后世之人,必有放纵于酒以致亡国者。”于是疏远仪狄,再不许他进见。并排除旨酒,决不准以酒进御。只在祭神祭祖、以及由士大夫以上的阶层参加的宴会上才赢许使用。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大禹认为,但凡纵酒过度,则内生疾病,外废政务,乱亡之祸,势所必致。所以圣王谨始虑微,预以为戒。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做也不会想到,到他的未世孙桀的时候,就把老祖宗的教戒抛到了脑后,终日以酒池肉林为乐,终于导致灭亡。呜呼!祖宗之训可不守哉!

伟大的教育家释迦牟尼佛说:“十分酷饮酒者,于自与他皆无利,酒令丑陋遭诽谤,如哈拉毒莫饮之。”《金刚顶续》中云:“酒乃诸祸根,是故当斩除。”《不动威猛续》云:“智者莫饮酒,断绝世人谤。”《宣说善恶经》亦说;“今生饮酒久不醒,死后转生饮铁液之地狱中。”还有诸多经教中,世尊屡有宣说饮酒利害之言,可谓谆谆教导,用心良苦。

饮酒一般有三个阶段,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说的那样:“最初无度喜好时,中间饮酒已醉时,最后无心如尸时。”他又说:“何人饮酒若已醉,不成自他利之鬼,毁法世间之邪魔,永毁今生来世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常常看到,醉酒之人摇摇晃晃,丑态百出,浑身沾满呕吐之物,当街大睡。还有的酒肉穿肠过,糊涂上了头,以至与朋友一言不和,恶言相向,相互斗殴,小致伤残,大致伤命,酒醒之后才后悔不已。更有喝酒后违章醉驾,导致多人死伤的悲惨事件,在电视上屡屡曝光,看着那血淋淋的场面,怎不叫人触目惊心,深刻反思饮酒之害——那失去理智,近乎横行霸道的横冲直撞,给多少家庭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常言说:“酒为穿肠毒药,色为剐骨钢刀。”俗语还言:“酒伤身,色伤魂。”可知酒对于身体健康的损害,与耽于****而给人造成的伤害是相提并论的。我的两个喜欢杯中之物的朋友,已经先后因为突发的心脏病而死于非命,还有两个经常喝口的朋友,也得了脑血栓,哆哆嗦嗦的,连话也说不清楚。难道这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还不应该引起我对喝酒之害的重视吗?

酒做为佐食佳品,欢庆宴会所必备,适当的饮用些,自有妙用。但过之则必生灾祸。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限制——那就是儒家的中庸、佛家的中道,运用平和便是水平,偏向一端,便失正确。

行文至此,再将释迦牟尼佛在《难提迦请问经》中,与难提迦所言饮酒的三十五中过患写在这里,与读者常思警醒,远离过错。如下所示:

一、今世中能荡尽财产;二、增长一切疾病;三、导致冲突、争论;四、关注无意义之事;五、恶名远扬;六、智慧衰退;七、未得受用不得;八、已得受用殆尽;九、不能保密;十、其事业衰减;十一、威力薄弱;十二、不知敬母;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沙门;十五、不知敬梵志;十六、不侍奉种族尊主;十七、不恭敬佛陀;十八、不恭敬正法;十九、不恭敬僧众;二十、不恭敬正受学处;二十一、破坏戒律;二十二、不护根门;二十三、放荡追求女人;二十四、被亲友群臣所离弃;二十五、令众人厌恶;二十六、不相合众人;二十七、行持非法;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舍弃妙法;三十、无惭无愧;三十一、虽与贤德之士相处也从不想请教这些智者;三十二、恆常放逸而行;三十三、不遵循正士之言教;三十四、远离涅槃;三十五、造作并积累成为疯狂者之业,身坏命终,堕恶道泥犁。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为狂騃,如是种种过失,是故不饮。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953/

警醒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