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仇恨中重生

2010-06-13 11:39 作者:孑行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美好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和我的未来。”

——《生死劫》

近段时间来,一直沉醉在眼花缭乱的美国大片中。看美国电影和看国产电影,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感受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可否认国产电影在大场面、电脑特技、剪辑手段、音响效果灯方面与美国影片是无可比拟的。但是国产影片特别是文艺片往往能以情感故事吸引观众,并且有一种触动观众内心的力量。

《生死劫》是根据安顿的《绝对隐私》小说中的同名故事改编而成,李少红导演、周迅主演的电影。这部影片因为题材敏感,而无法登陆内地银幕。但这部影片却是在2005年获得了美国萃贝卡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的影片。很多人认为这有些讽刺意味。在中国遭禁的影片,却在国外大获全胜,一部描写与欺骗的影片,海外观众居然会读懂中国女性的无助与无奈?无论是赞美还是讽刺,也阻止不了《生死劫》绽放光芒。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的叙述方式。影片刚开始,主演周迅用低沉的声音慢慢的诉说着一个故事。因为音色本身就嘶哑低沉,更显现出了影片所包含的沧桑、无奈、冷酷的基调。我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用大量旁白作为叙事的角度。这样会无形的吸引观众,会毫无预兆的打动观众,即使这个故事与你无关。

不仅如此,影片写实般的镜头伴着周迅低郁的旁白让人不寒而栗。因为那悲伤的表情和沉静的述说,让我仿佛在聆听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安静的述说与安静的倾听之间,慢慢的体会电影中那种安静轻缓的味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初看《生死劫》,心里有一种浅浅的恍惚和淡淡的忧伤,有一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情绪。就像心被撕成了两瓣,又被碾碎。来不及哭,却消失在风里。

这部电影的节奏与电影本身所渲染的宿命感是相得益彰的。除此之外,导演李少红对细节的细腻的处理、对场景的自然设置、声音的隐喻、强烈的对比、镜头背后隐藏的危机等,让这部电影更加的深刻和耐人寻味。除去电影所运用的技巧,故事所体现出来的孤单、渴望、满足、破灭、仇恨以及重生等情绪也是影片吸引我的原因。

【关键词】孤单

我认为,一个人悲剧人生的开始,往往与悲惨的童年有扯不断的联系。在我看来,影片一开头便为嫣妮(周迅饰演)的悲剧人生埋下伏笔。做为一个寄人篱下、被人遗忘的私生女,她淡忘了亲情,并且形成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情绪。

嫣妮说:“人生从来就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她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家庭。”她对自己的出生、家庭充满了无奈和不满。父母的抛弃、亲戚的漠视在他的童年中留下一段无法磨灭的痛苦记忆。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她孤僻叛逆的性格,在这种性格下生活,身边充斥的是孤单和绝望。这种特殊的成长历程给她的人生上了一把沉重的枷锁。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时候,沉默是她唯一的武器。

早在童年,人生就已渲染好了底色。年少时候的经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无形中塑造了人的性格、气质与行为倾向。嫣妮在如此压抑的氛围中生活了十八年,可以说她的人格早已定格。她最缺乏什么?她最需要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嫣妮很孤独寂寞,她需要爱,需要一股强大的可以依赖的力量。而并不愉快的童年生活,长期与父母的隔离,使她逐渐淡漠了亲情,内心积压了许多对亲人的不满甚至怨恨,叛逆与反抗亦由此开始。嫣妮很无助,她没有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孤独的漂着,始终没有可以支撑她的后盾和精神力量。这种对家庭和亲人的不信任,是日后她在爱情歧路上越走越远,无论前路多黑多暗也绝不回头,绝不回家的重要因素。

其实嫣妮的孤单时可以改变的。就像她觉得考上大学可以摆脱寄人篱下的宿命,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样。大学是嫣妮的想,在她的心里,她觉得考上大学就可以脱离童年的阴影,站到阳光底下去;在她心里,她觉得考上了大学,就可以不再是他人眼里的多余人,也能彻底打翻母亲骂她的鸡窝里飞不出凤凰,也能给那个只谋面一次的父亲一个交待。

她虽然有摆脱黯淡人生的欲望,但却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当一个人把孤单当成一种习惯,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是很难将孤单这层堡垒攻破的。我发现,嫣妮进入大学后,并没有嫣妮与同学交往的场景,也没有嫣妮与老师讨论的镜头,只是有一个嫣妮穿着白大褂做实验的情景。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有意要将嫣妮置身在一个没有朋友、没有生活热情的情境中,好让在遇到木玉(吴军饰演)时更加无法自拔。但嫣妮还是在孤单中等来了她认为幸福美好的爱恋。

然而,当她认为他可以作为凤凰飞起来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她只是带着头顶上一朵灰色的云彩飞到另一朵更浓厚的乌云下去了。

【关键词】渴望

嫣妮与木玉是以撞车的形式相遇的,虽然这样的相遇颇具戏剧色彩,但好像预示结局有一种不好的征兆。

我认为木玉所做的事情还不足以捕获一个女人的芳心。几次照面,一双拖鞋、一个闹钟、两袋锅巴、一本书再加上嫣妮生日是送的一辆粉红色自行车就搭建了两个人的恋爱桥梁。但这并不是木玉的温柔体贴让嫣妮陷入爱情漩涡,再大的爱情漩涡也得有时间和物质的支撑。嫣妮完全是自己在设计爱情陷阱并且自己往下跳。这归结于她对爱情的渴望。

嫣妮对真情的渴望对爱情的需求,使她在爱情里晕头转向,失去理智。但是她的渴望得到与害怕失去是对等。她说她除了知道木玉比他大七岁以外,她什么也不知道。她不敢询问他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因为嫣妮认为“如果我了解了他,我就失去了他”。

寂寞的女人往往最没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嫣妮初入大学时,无依无靠,奶奶家从来没有给她归属感,当有一个男人出现在她单调的视线中,无疑像一轮太阳瞬间照亮了她暗淡的生活。木玉就这样成为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木玉像一块磁铁牢牢的把她吸住,有她曾经得不到的依赖感与无微不至的关爱,她拼命的吮吸着这从未拥有过的强大的力量。嫣妮失去了理智,她仿佛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纱布,放心的把手交给木玉,让他牵着自己走,无论他把她带到哪里。谁能阻挡她呢?她实在是太寂寞了,太需要爱了。她不是傻,只是在寻找着丢失的人生。

这部分的故事蜜而温情,大部分时间都是男主角在说话,周迅的表演只是几个关键的瞬间才出现,简单而深邃的带出来坚定和执着,只是一个不动摇的眼神就足以让你期待一个美好爱情故事的更加动人的结果。但是细节的处理让我觉得很巧妙。比如,嫣妮和木玉坐在车上看露天电影,嫣妮在认真的听着木玉“辛酸史”,但是露天电影中对表正说到“别听他的鬼话”。像这样的例子在影片中出现多次。这种带有隐喻性的细节是很难被人发现,但我认为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但是这个部分我认为也存在某些不足。一是两人恋爱节奏过快、产生感情的基础条件说服力不强。嫣妮作为一个渴望真情的寂寞女孩,虽然极力渴望被爱,但是作为一个叛逆的孩子骨子里必定有生性多疑的特质,在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或是同甘共苦的情况下,对待他人一般都会持有抵触之心。二是木玉的台词过于煽情。“但是我会比所有男人都会爱你的。我会一辈子都对你好的。我真的很喜欢你,如果你能接受我的话,是我的福分。”作为一部描写现实主义的影片,这样的对白过于肉麻,虽然看到后面我们知道,木玉是以个功于算计的人,但是与他冷酷无情、龌龊的形象是不符合的。

【关键词】满足

当一个男人对她温存的笑,便奉献了她全部的爱。即便要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只要与自己相爱的在一起就已经足够。。

在学业前途和爱人孩子之间,嫣妮选择了后者。因为她相信她以为的爱情,相信那个人留下的眼泪是为了自己。因为相信,她失去了19岁应有的灿烂年华,因为相信,即便缀学回到男人的地下室里过着不见阳光与空气的生活她也觉得满足。

她说地下室里有小吃摊、有卖场、有娱乐设施,这不被“地上人”了解的“地下生活”她同样可以过得开心。所以嫣妮一心一意的爱着她的木玉,爱得不顾一切,爱到满身伤痕。嫣妮的感情有里爱,有依赖,有迷恋,有幻想的寄存,有对不曾拥有的被爱的抓住的渴望,她宁可死心塌地的生孩子,躲在蚊帐里,感情逐渐畸形。

嫣妮说她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坐井观天,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等待木玉下班、躲在蚊帐里打文蚊子、从那台残破的黑白电视机里铺货唯一的声音来源以及等待孩子的出生。

阴暗地下室里的生活,注定了故事不会成为胭妮想沉浸的幸福,虚幻背后是惨烈的现实。她,在以为与幸福最接近的地方跌落……

【关键词】破灭

那辆让嫣妮对木玉产生好感的自行车,也让嫣妮发现了木玉是有妇之夫,一个四川女人。而且有个孩子。这些嫣妮都看到而且也能大致感觉到了什么,嫣妮去抱木玉的孩子的时候被那个四川女人以为是来买孩子的,拿着菜刀追赶了半路并且砍了木玉买给她的粉色小车,这个场面让人胆颤惊心,但却不足以让嫣妮相信她爱情的破灭。她说“如果我离开他,我就是一个人了。”其实不难发现嫣妮还是有理智的,只是为了摆脱黯淡的日子,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智。

可是当木玉拿着一张签有她母亲和他的名字的婴儿买卖契约书时,嫣妮声泪俱下,她不得不接受“破灭”的到来。嫣妮挣扎着试图阻止买孩子的人把孩子带走的样子让我想起前面那个四川女人,我想所有人这时候便能够明白,嫣妮只不过是在重复原来那个四川女人的命运,这种场面是触目惊心的,掠夺母亲怀里的孩子是对母亲精神上的巨大摧残,没有那个母亲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摧残。

梦醒了,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圈套。曾经的山盟海誓暴露出虚伪的本质,才发现自己被人欺骗了感情,出卖了肉体。既可笑又可悲的是,你无法指责狠心的对方,也找不到报复的证据。为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每一步你都是毫不怀疑、心甘情愿甚至是不顾一切、义无反顾的踏下去,不曾想过步步坠入的竟是万丈深渊。

这就是当局者迷。为了一个不值得去爱的男人,放弃了学业,浪费了青,糟蹋了身体。在惋惜嫣妮的同时,对于木玉的冷酷无情,观众更多的是愤怒与责备。可是,深入的考虑,嫣妮放弃了一切,只剩下空洞的躯壳并不是单纯了为爱,她只是把木玉当成改变它生活的救命稻草,对于爱她又了解多少呢?另外,木玉成为观众眼中“十恶不赦”的人也是由原因的。木玉作为一个孤儿在童年时就已经品尝了多少冷暖人间的辛酸,他对身世的不屑提及,对养父母的一语带过,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冷漠。为了生存,他必须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他必须加快成熟和世故的步伐。

他和嫣妮一样,极度的缺乏爱,只是他们宣泄的方式不一样。木玉选择了报复,而嫣妮选择了放任自流、自暴自弃。爱是无限循环的。当我们感受到了别人的关爱时,才会懂得如何关爱他人。与之相反,无爱是一个恶性循环——使人变得自私与残忍。一个长久得不到爱的滋润的人,难免变得无情和冷漠。木玉得不到爱,所以他不知道爱为何物与情之珍贵,轻易的玩弄女人的感情,还以此骗取钱财。他轻蔑的一笑与无所谓的语气,正表明了他恬不知耻与毫无愧疚。

这个混杂着鲜血、眼泪、乳汁的地下室曾经是嫣你以为的“幸福天堂”,然而却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谋和罪恶掩埋在这昏暗的空间中。

【关键词】仇恨

插足的女人,气势汹汹,却重蹈覆辙,这个女人同样是无知的受伤者,不过她却让木玉在嫣妮的面前凶相毕露。而欺骗是一切仇恨的来源。

外面有女人的事情坦白的理所当然却出乎意料,没有掩饰,平静的让人心寒,一脸酒气的木玉说:你都知道了,干吗还问我?你不是想给我拼命吧,你的命比我值钱。你伤心了吧?你觉得你上当了?受骗了?被我玩儿了一把是吧?我告诉你,就是这么回事,我不但玩儿了你,用的还是你的钱,你以为你谁啊?你是大学生?我是个司机,我还是个农民,我是农民怎么了,我是比你差的很,你不也照样也送上门来了吗?我不是大款吧?我不是大款也照样玩儿你们这样的女人,还不止你一个呢,你们还得给我生孩子。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就是贱,你跟你妈一样,你们女人都一样,我嫖了鸡,还得给她们钱,我嫖了你们,你们还得给我挣钱。(木玉说的这番话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农民或多或少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人轻视,遭人白眼。)

嫣妮因为子宫痉挛疼痛的缩在地上,那个男人仍然说着这些凶狠的言语,没有同情心也不知羞耻,但是对于这些,嫣妮能做什么?也就只能把一只花瓶摔碎在木玉脑袋后的沙发上,可是这能挽回的了什么?感情?解恨?什么都挽回不了,和这花瓶一样,一切都碎了。

【关键词】重生

当知道爱情不过是一个幌子、宠爱无非是一种手段、骨肉不过是一桩买卖的时候,嫣妮近乎崩溃。

嫣妮企图拿刀与木玉拼命,却突然觉得他贱的连条狗都不如,而不值得她同归于尽。所以,她选择了在仇恨中重生。她亦没有劝告她之后被木玉欺骗的那个女人。因为身处危险中的人除了自己,是谁也不能点醒的。

《生死劫》的最后,经历那段撕心裂肺绝望后的胭妮是走了出来的,从心如死灰中重拾自己的生活。她是否会因过往的伤不再期许,我们不得而知,但胭妮肯定还会继续她的生活,这算是影片给的稍许明亮的结尾。电影最让人感动的是结尾处。周迅泪流满面的对这镜头讲述。很直接也很真实。这样的真实感在很大程度上对观看者是一种打动。因为当你觉得这个故事真实了,立体了。不仅仅只是个编剧胡乱臆想的作品时。摄像机和演员本身都充满了人情味。

《生死劫》描述了一段阴暗、离奇、畸形的当代爱情故事。欺骗是故事的主线,而“欺骗”之中有着强烈的比较。那个叫木玉的男人,用他温暖而漂亮的眼睛还有温润的泪水策划着一个爱情的欺骗.那个叫胭妮的女人,用她倔强而脆弱的心还有骄傲的嘴角出演这场欺骗的爱情.阳光灿烂的大学校园.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窗明几净的课堂教室.肮脏喧闹的路边摊.激情美好的汽车影院.腐朽破旧的木头床.单纯美好的大学女生.蓬头垢面的田螺妹.憨厚体贴的亲密爱人.阴险无赖的人贩子.

最后说点别的。《生死劫》是一部难忘的电影。虽然这个故事是有关欺骗。让人发指一个男人的无耻和卑鄙。但是,我却在影片看到了绝望中的希望。是的,我们可以失望但是不能绝望。只有再次的认清自己,了解生活,才能重生,才能自我救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624/

在仇恨中重生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