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放羊轶事

2013-01-18 05:15 作者:孟杨  | 10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放羊的时候,我是羊跑。羊跑,羊跑,就是多跑跑腿。

每天把羊群赶出羊圈时,羊长倌让我先把羊赶在塬畔上放放,他老人家必须先拉十几车新鲜土,把羊圈内的羊群排泄物上垫一层土,然后把羊圈的天窗、窗子、门打开,让透透风,这为的是晚上羊群回圈时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羊倌之所以不让我干这些活,是因为需要一个人看着羊,另外小时候我确实长得太瘦小,是推不动拉不动载重的架子车的。队上安排我去放羊,实在是有照顾的意思,每天可以挣到一个壮劳力一半的工分。

把羊赶到山坡上,羊长倌就坐在高头,我是几乎不能坐的,必须不停地到处跑动拦羊,因为有些嘊头上的草长得旺,羊会够着去吃,有时会羊失前蹄,从高处摔下去。

死了羊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仅意味着我和羊倌的三天工分要被扣去,而且会换新的人来放羊,那是一件很丢份的事。

我放羊的时间委实不算短,从刚会走路就跟上父亲放羊,因为放在家里没人管。母亲、大哥、三姐都得去劳动挣工分,大我两岁的二哥就只有跟着母亲身边去下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跟父亲放羊有时也很累,尤其是在野外老会犯困,父亲就把他的外衣铺在草地上,然后让我睡一会,或者干脆抱着我睡觉,抱着我的父亲还得到处拦羊。有意思的是父亲抽烟,我也喊着抽烟,疼我的父亲把一个烟锅的锅砸掉,只留脖子,父亲每次抽烟的时候,在给他自己装好烟的同时,给我的烟锅脖子放入些许烟末,他吸我也吸,呛得泪流满面,父亲看了会哈哈大笑。后来让母亲发现,没收了我的烟锅,不知藏在什么地方了。

及至我长到十多岁上了学,一到假期好像也是去放羊,主要还是因为我太廋、个子太矮,下地干不了啥。这样一算,我放羊的历史当在十年左右。可惜的是始终没有混上个羊长倌干干,一直是羊跑。因为羊长倌一般选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老人,会看地势,会观天象。坡陡的地方不能放,土虚的地方不能过,尤其是山区多,一看天要下雨就得把羊往回赶。还有就是羊的精神状态不好,要么隔离,要么打针吃药,没点能耐是当不了羊倌的。

说起天下雨,羊和人是有区别的,人会在下雨时找地方躲起来,羊则往往会挤在一堆不动,这样就得放羊的人赶着它们动起来,因为羊也怕受凉。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气,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羊赶回圈里,赶着一百多头羊和老天爷赶时间,是一件很难的事,有时会淋到雨,那时把羊赶回圈里,不能关门就走,必须在羊圈里把羊群赶着不停地动,这是为了驱赶羊受雨淋后的寒气。雨刚下完,羊也不能吃草,因为草上有露水,羊吃了这种草会胀死。这些事要是处理不好,同样是会死羊的,处罚的结果等同于羊摔死。

我跟的时间最长的羊长倌是一位姓冯的大哥,单名有子,六十多岁了,在村上和我平辈。冯哥记下了好多戏文,尤其是关于三国的戏文他知道的最多。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生子当如孙仲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句子,张飞关羽赵子龙、周瑜鲁肃诸葛亮、魏延马谡姜伯岳的人物故事都是那时候由冯哥灌输给我的。这可能是我以后喜欢戏文、喜欢读书的原因。可惜的是我读书不精,光读不记,算个书痴,却实在是个白痴。

羊在山坡上吃草,我在山坡上到处跑着拦羊,冯哥在高头或站或坐纵观全局,并一边把那些好听的故事和人物灌输给我。冯哥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有无聊的时候,于是我就站在山坡上吼一通秦腔,为这差点让大哥把我送入镇上私人办的一个戏校。

十多岁后,我开始上学,一路颠簸走来,但时时会想起幸福童年,以及儿时放羊生涯中的轶事。

(2013年1月18日新疆哈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48034/

放羊轶事的评论 (共 10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