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送煤的少年

2010-05-21 19:01 作者:吕云洲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年季,家里要储备很多越冬的蜂窝煤,用于双休和过节时烧开水。小城虽小,做煤饼的厂子却不少,煤饼的品质也不一样,选择哪个厂子的煤饼就成了一回事。常常是妻子在街上转了又转,每次在就近遇到的送煤人的板车上试买一两块,拿回家放在炉子里试烧,比较煤的优劣。火焰小的自然不要,火焰虽大但不便除渣的也不要,只有当两者兼优时她才选中。可有时是千选万挑,还是不如人意,于是,妻子感歎当家不易。

今年冬季又至,春节也临近,选煤的差事自然又落到妻子头上。她仍按往年惯例,今儿拎一块煤饼回家,明儿拎煤饼一块进门,美其名曰“试烧”,结果大都不满意。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她又急匆匆地拎回一个煤饼“试烧”。烧后发现出渣情况并不很理想,但妻子却直说这煤不错。反正家务她做大半,她“说不错就不错,错也不错”,我附和着。

下午有人敲门,我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少年,双手搂抱着十多块煤饼,气喘吁吁叫我:“给您送煤来了。”他身子单薄,稚气未脱的脸上有几道煤污,溷着汗迹,加之他不时在肩上擦,愈擦愈黑。我把他让进屋,叫他去喊大人来搬,他却说:“我就是送煤的!”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妻子“试烧”的那个送煤的主儿,竟还是个孩子

送煤的孩子上下6层楼,跑了十多趟,折腾了老半天,才将200块煤饼搬完。如果换个成年人,用一块方木板端上,每趟可搬50块煤饼,不要多大功夫。即使是这样,他说也比在家里强。家里今年水果山杂滞销、粮食跌价,没有城里好溷生活。他告诉我们,他是湖北恩施山里的孩子,今年15岁,是随同村里人到这里打工的。15岁,正是我儿子的同龄人。于是妻子动了怜悯之情,在结清事先讲好的每块煤饼两分钱的工钱之外,还送他一小袋橘子,并嘱咐他好生跟大人们干。

少年要走了,妻子招呼儿子帮他将板车推上坡去好出院门,那孩子说不用了,他有力气。他一手捏着钱,一手提着那袋橘子,蹦蹦跳跳地下了楼。我站在窗前目送他,见他将拴在板车上的绳索套在瘦削的肩上,低头弯腰,一步步吃力地向街上走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851/

送煤的少年的评论 (共 6 条)

  • 匿名

    匿名小小年纪,承受如此之重,让人心痛不已!

    赞(0)回复
  • 匿名

    匿名又有什么法呢,就是这个现实。

    赞(0)回复
  • 吕云洲

    吕云洲改变现实,责无旁贷!

    赞(0)回复
  • 匿名

    匿名不能说是正常的,因其不公“正”,只能说在农村是常见的。

    赞(0)回复
  • 吕云洲

    吕云洲这篇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想必那时的少年现已结婚生子,希望这故事不在他的下代重演!

    赞(0)回复
  • 吕云洲

    吕云洲问题是山里孩子穷,读不起大学,知识有限啊!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