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小说)中
二
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来了。那天,秦老板兴致冲冲地来到涛涛办公室。
“蔡总,”涛涛姓蔡,秦老板这样称呼,以示尊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正旦工程的投标单位现在只剩下两家了,一家是你原来的东方公司,另一家就是我们公司。技术标他们的分数比我们高,商务标我们分数比他们高,我们的报价比他们低了一千五百多万。如果技术方案再完善一下,我们中标的希望很大。这方面要靠你了。”
真想不到,刚刚跳槽,就要面临与原来的公司竞争。正旦大厦的技术方案是自己一手编制的,是公司投标的一张王牌。我怎么能出卖原来的公司。那样做,我对不起尚经理,也违背了做人的原则。无论如何,我不能那样做。涛涛把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告诉了秦老板:“秦总,那个技术方案是我做的,我不能做对不起原来公司的事,那样做,我今后在行业内就难以立足,对我们公司的信誉也不好,认为我们在剽窃人家的东西,人家会小看我们的。我还是在其他工程上多做些努力吧。希望秦总理解。”
秦总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听了涛涛的话,他不仅不生气,反而对他肃然起敬,认为涛涛这个人,很有品位,是可以重用的人。他对原来的公司,很重义气,启用这样的人,可靠!他连声赞叹:“蔡总说得有理,这个工程就不麻烦你了。不过,如果我们中标,今后在技术和质量上你要把好关。”
涛涛感到,秦总还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老板,他没有为难自己。他向秦总表示,如果中标,我一定尽力,请秦总放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秦总不愧久经商场,在市场竞争中很有办法。为了中标这个大工程,他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摆平了。尽管技术方案不如对方科学、先进,但他向业主保证 ,技术上绝对没有问题,对方技术方案的编制人,现在已经是我们公司的总工程师了。业主经过调查,果然如此。最后,秦总的公司一举中标,公司上下一片欢腾。
涛涛毕竟是懂技术的内行,他在高兴之余也有一丝忧虑。 秦总的报价太低了。如果比对方低四五百万,尚在范围之内,现在低得离奇,弄得不好,要亏损。这样不是白辛苦吗?
出于对公司的责任,他向秦总谈了自己的想法。不料秦总不以为然。他说,只有报价低,我们才有可能中标。这是第一步,以后的事,我自有办法。你把技术和质量把好关就行了。
涛涛想想也是。他是负责技术的,经营上的事,用不到他多去操心,老板有老板的打算。他提醒过,也算是尽到责任了。
工程开工以后,涛涛一心扑在工作上,技术方案不断完善,工程质量一丝不苟。秦老板看在眼里,庆幸自己用对了人。
一天, 涛涛在车间检查构件加工质量事,发现钢板的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少了零点三毫米。他立即拿来质保书,而质保书所标明的数据都是符合要求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立即把采购总监姜春旺找来查问。姜春旺告诉他,这批钢材是从外地一家钢厂进的货,价格比较便宜,但质量绝对没有问题。涛涛问,那为什么质保书和实际的尺寸不符?这样的质保书能相信吗?姜春旺说,少了三毫米,也是在允许范围内。涛涛一听火了,他说,这是高层建筑,材料一点不能马虎。我是总工程师,在技术和质量上,我负全责。这批钢材必须退货,工程立即停下来,已经加工的另作处理!
涛涛清楚地记得,秦总在会上宣布过,技术和质量问题,我代表秦总说了算。这既是对我的信任,也是赋予我的责任。我必须对得起业主,对得起秦总,也对得起自己。
他立即召开工程例会,把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和技术、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宣布暂时停工,同时,向钢厂提出索赔。
会上鸦雀无声,几乎没有一个人出来响应。涛涛见大家不说话,就强压怒火,说,既然大家不说话,说明都同意了,散会!
第二天,他到车间去检查,里面机声隆隆,焊花四溅。那批钢材纹丝未动,工人照旧在加工。他立即把车间主任找来,严肃地进行批评。车间主任说向他诉苦,说是姜总监来打过招呼了,钢材已经买来,不可能再退货,已经加工了这么多,返工的话,工期跟不上,损失也太大,划不来。涛涛说,那出了质量问题怎么办?你负责?车间主任两手一摊,表示为难,要他去跟姜总监说。
涛涛气冲冲地找到姜总监,说昨天刚刚开过会,已经作出了停工决定,大家都没有发表不同意见,你有什么权利让他们开工?
姜总监戴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头顶半秃。他总是一副谦恭的样子,从来不与人争执。他有他的做人原则,就是谁大听谁的。见涛涛生气的样子,他不慌不忙,要蔡总息怒,说这批钢材其实是秦总指定采购的,秦总与钢厂的老总关系很熟,我们是老客户了,质量上不会有问题的。涛涛说,你验收的时候,为什么不核对一下质保书?姜总监说,我核对过了,也反映过了,是秦总同意验收的。
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只能去找秦老板了。但秦老板今天外出,只能等到第二天再说。
回家后,涛涛一脸倦容。潇潇关心地问,身体怎么样,是不是太吃力了,好好休息,我先给你倒一杯茶。涛涛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叹气。潇潇感到不对劲,问他是不是碰到不开心的事了。涛涛摇摇头。潇潇急着说,那又是为什么啊,不要闷在肚子里,快说啊,急死人了。
“潇潇,我真不该跳槽。”
潇潇大吃一惊,问是不是秦老板对你不好?你告诉我,我找小姐妹算账去!
“不是的,老板对我很好,只是感到开展工作很难,人家不听我的。我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将来迟早要翻船。”
潇潇安慰他,说他刚刚去一个新的单位,人生地不熟,慢慢会适应的,要他多向秦老板沟通汇报。
第二天,他刚到办公室,就见秦老板推门而入。涛涛急于把这两天的情况向老板汇报,秦老板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蔡总你不要说了,情况我都已经了解。你对工作的负责精神,我非常钦佩。公司需要你这样敬业的人。”听秦老板这样说,涛涛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决定和想法对秦总说了,最后讲了自己的看法:“秦总,质量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不严格一点,吃亏的还是企业。这批钢材,我们可以向供货商索赔,损失是可以拉回来的。”
秦总的两根浓眉紧锁,沉思良久,慢慢地说出了以下一段话:“蔡总,你的想法是对的。不过我也有苦衷。这个工程报价太低,也是市场竞争太残酷,不得已而为之。期间,我们的攻关费用又花了不少。我们如果不把成本压下来,真的要亏损。这批钢材,实际上是我亲自采购的,尺寸是小了一点,但价格便宜,如果在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工程质量是没有问题的。我想蔡总肯定有办法。”
听了秦总的一番话,涛涛的心又被吊起来了。变更材料,需要设计部门的认可,施工单位是不能擅自改变的。否则总工程师吃不了兜着走,这不是明摆着把他往火坑里推吗?他不能接受。
“秦总,技术措施再好,也要经过设计院的签证,施工单位是无权变更设计的。请秦总慎重考虑,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秦老板微微一笑,说只要你把技术方案做好,其他的事由我处理。
原来这一切都是秦老板的安排,怪不得他指挥不动。他怎么能与老板对着干呢?他既不能得罪秦老板,又要在技术上尽到责任。凭着他知识和经验,他连夜翻阅了计算书,在技术上作了一番补救措施,完善技术方案,然后与秦老板一起与设计人员协商。两人发挥了各自的优势,说服了设计人员,取得了设计签证,终于迈过了这一道坎。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秦老板非常满意,对涛涛更是赞赏有加。他感到,自己用对了人。涛涛的技术方案,为公司节约了一大笔成本,功不可没。
但涛涛感到心里还是不太踏实。他对这批材料质保书的真实性信不过,提出要对钢材的内在质量进行探伤检查。但这要花一大笔费用。他认为,工程质量马虎不得,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秦老板说:“蔡总说得有道理,但我们与这个钢厂不是第一次打交道,是老客户,质量上从未出过问题,是可以放心的。没有必要再去花这笔钱了。”
车间里热火朝天,一批批加工好的构件陆续运到工地,大楼节节攀升。精明的秦老板瓣着指头算了一下,如此一来,光材料费节约了一千多万,加上施工期间增项的费用,工程的利润非常可观。他整天露出得意的笑容,并放言,工程结束以后,一定要拿出一笔钱,奖励有功人员。
当大楼建到二十多层时,秦老板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说过几天,市质检部门要到工地进行质量大检查,我们要全力以赴,迎接这次大检查,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他特别关照涛涛:“蔡总,你重点准备一下技术创新的资料,这也是对公司形象的宣传。”
检查的一天,涛涛步步跟在专家的旁边,观察专家的动态,听取专家的反映。他听到的几乎都是好评声。有的说构件的加工质量不错,有的说焊接质量很到位,有的说安装尺寸精确。他心里感到一丝安慰,一年多来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接下来是现场讲评会。涛涛一边放光碟,一边讲解工程。当讲到施工技术创新、质量严格监控时,秦总很得意。他露出一副谦虚的样子说:“非常欢迎各位专家来检查,希望专家从严要求,提出宝贵意见。”会上,专家们几乎没有提出大的整改意见,有的虽然提出了一些质量上的瑕疵,但都不是什么要害问题。秦总最后说,我们公司对质量问题向来是一丝不苟的,蔡总来了,对工程质量抓得特别紧,构件质量不过关,一律不准出厂。
讲评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专家组组长忽然感到好像少了一个人:“老方怎么没有来开会?到哪里去了?”正说着,那个叫老方的神色有点慌张地走进来。他一进门就对大家说:“大家出来一下,我发现一个问题,一起出去看一下。”
与会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匆匆地跟在老方的后面。老方在一根钢柱边停下来,指着刚切割下来的一截说:“大家看,这钢材的里面有夹渣和层状撕裂。”大家纷纷上前检查,发觉情况还挺严重。专家组组长立即把涛涛叫来,严肃地责问:“这是怎么回事?你是总工程师,对材料怎么不把好关?”
涛涛脸色变白,额头上冒出来汗珠,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倒是秦总久经沙场,立即上前打圆场:“这根构件可能是不小心混进来的,我们保证立即更换。”他厉声责问公司的姜总监:“你怎么搞的,有几根构件我们已经作报废处理了,你怎么没有清理干净?还混在里面?”姜总监心知肚明,立即回应说:“我们已经清理了,可能是搞运输的人,错装了一根。”秦总命令:给我立即更换。这件事要好好检讨,吸取教训!质量问题一点不能马虎!
事情好像圆满解决了。但老方不依不饶,他坚持再抽查几根,切割检查。
秦老板感到这样下去,事情将不可收拾,就来一个缓兵之计。他对专家组组长说:“我看这样行不行,抽检我没有意见,但今天时间晚了,过几天,请老方专门来一次,我们也准备一些工具,多抽查一些,好让大家放心。”组长同意了秦老板的意见。
讲评会结束了,涛涛的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如果当初秦老板同意对这批钢材进行复验,不合格的向厂方索赔,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他名义上是总工程师,但必须听秦老板的,技术必须服从效益。出了问题,他能逃脱干系吗?他后悔当初听潇潇的话,为了一套住房而跳槽,弄得现在进退两难。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