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墙
墙,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用砖、石头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墙是随着人类出现而产生的,在阶级和国家没有出现之前,墙只是作为人们建造居住之所或圈养牲畜而使用,仅仅是民用。在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墙的作用开始发生变化,统治阶级开始用墙建造宫殿,建造监狱,建造防御工事,具有了政治和军事的作用,成为了统治工具之一。世界上最有名的宫殿有中国的故宫,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爱丽舍宫,俄罗斯的克林姆林宫,这些宫殿曾经是最高统治者的居住地和办公之地,无不富丽堂皇,威严庄重,气势雄伟,是统治人民的象征。
最早发现墙具有军事功能,并把它发挥到极限的,是我们中国人。中国古代统治者,通过几千年和十数个朝代的努力,役使千百万民众,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为的就是抵御外敌入侵,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中国修建长城,最早是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个诸侯国最先修建。这三个诸侯国家都处在当时中国版图的最北部,经常受到匈奴、楼烦、林胡、东胡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和部落的侵袭。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均为游牧民族,擅长骑射,铁骑凶猛,所以中原国家的步兵无法战胜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和抵御这些少数民族的侵袭,这三个诸侯国家才开始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于是秦始皇动用全国四分之一的劳力,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度达一万公里的万里长城,并派大将蒙恬率重兵把守。到了汉朝时期,汉武帝通过多年战争,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地区,又重新修建了长城。汉朝修建的长城,西起河西走廊,东到辽东,长度超过万里。到了明朝时期,虽然蒙古族已分裂,但其中的瓦剌部落,仍然不断侵袭大明王朝,明朝一直处于瓦剌的威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修建了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的万里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基本都是明朝的。据准确统计,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公里,现存的明代长城总长度为8851公里。因此,中国的长城有“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公里”的美誉。
然而纵观历史,在长城修建之后,历朝历代仍然不断被侵袭,外敌几次杀到好几个王朝的都城边缘。汉朝时期,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来换取一时平安。历史上先后发生了汉高祖被围困平成,北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掳走,明朝英宗皇帝被俘土木堡的惨剧。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国家不强盛,军队不强大,民心不凝聚,即使修再高再结实的长城,也不能抵挡外敌的入侵。反之,就是不修一寸长城,外敌也不敢来侵犯;即使来犯,也会一战而毙之,叫他化为齑粉!
在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墙,那就是冷战产物“柏林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东德为社会主义国家,西德为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背后分别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西德建国后,原首都柏林也被一分为二,东德的首都定在了东柏林,西德则定都波恩。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断有大批东德人逃往西德,仅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一年之间,就有250万东德人逃到西德。为了控制这种局面,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十三日,东德在两德的柏林分界线东德这一侧,修建了长达1389公里,高达2米的一堵墙,取名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后被称为“柏林墙”。但柏林墙修建之后,仍然阻挡不了大批东德人冒着被枪杀的危险,不断逃往西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市民上万人一起行动,推到了这堵横在东西德之间,隔断了人间亲情的冰冷之墙,高大坚固的柏林墙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一年以后,两德重新统一,结束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分裂状态。柏林墙的倒塌给人们留下深刻思考:为什么东德人要冒死逃往西德?为什么它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倒塌的仅仅是一堵墙吗?
世界上除了这些有形之墙外,还有一种无形之墙,它隐于人的心灵之中,藏于思想之深处,它无影无形无声,却无处不在,又最难推倒,横在人与人之间!那就是冷漠之墙,猜疑之墙,等级之墙,虚伪之墙。。。。。。正因为有这些墙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少了温暖,少了信任,少了平等,少了真诚!
其实细想一想,我们的一生就活在一堵堵墙的包围中。出生那天起,我们首先就到了襁褓之中;长大以后,我们居住在厚厚的墙支撑起的屋子里,工作在厚厚的墙支撑起的办公室里;死了以后,我们被装进一个由四面之墙搭建的小盒子里,然后被埋进泥土或水泥筑成的墓穴里,回归到大地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