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超然的教堂(旅俄散记之二十二)
俄罗斯的建筑特色在教堂,一是多,二是美,教堂是俄罗斯人花钱最慷慨的建筑。这一趟去莫斯科,去圣彼得堡,一连看了10座教堂,都是一色的东正教教堂。远看,一个个洋葱头顶、五颜六色、富丽堂皇;近前,外观漂亮、挺拔、精美;伫立,给人以宁静、超然、肃穆、神秘和安详……导游说,在十月革命前,单莫斯科就有2000个教堂。在莫斯科红场四周转不到一块屁股大的地方就有8个!我弄不明白,莫斯科人何以要建造这么多教堂?他们为什么宁愿饿肚皮、勒裤带也还是舍得花钱造教堂?
我平生见到的第一座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教堂,是在上海新乐路与襄阳北路口。那座教堂留给我的记忆极深:屋顶是五个“洋葱头”,整体造型古朴圆浑,奶白色的墙面,饰以美丽的孔雀蓝,在蓝天白云下整个教堂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那是“文革”期间的事,我根本没心思、也没时间去搞清它建于何故?何人?何年?
这一回,在莫斯科见到的10座东正教堂中,位于莫斯科河河畔,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救世主基督大教堂比上海看到我记忆中的要宏伟、高大得多,还遭受了无数的劫难。这座救世主基督大教堂是为纪念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而建的,1831年完成设计,8年后奠基,教堂内的雕塑做了17年,壁画描了23年,直到1887年启用,前后花了足足56年。教堂上头也有5个镀金的葱头,中央圆顶高102米。十月革命后的1931年,莫斯科市政府炸掉了这座珍贵的古建筑,要在原地造200米高的苏维埃宫,还要在顶上造一尊高达40米的列宁像,结果打地基时,发现设计有重大缺陷,只得停工。最后在这方地基上别出心裁地盖了座露天游泳池。说来奇怪,这座游泳池的水大冷天也竟然热得直冒蒸气。到了苏联解体、政制巨变后的1994年,莫斯科市政府还是决定在原址重建那座救世主基督大教堂,就在1995年1月7日俄式圣诞节那天,大教堂开始奠基,只用了2年零8个月时间,于1997年9月莫斯科建城850周年前夕就建成了,依然是俄罗斯教堂之翘楚。
莫斯科红场南端的瓦西里大教堂,瑰丽,奇巧,被誉为全俄最美建筑。瓦西里大教堂为纪念1555-1560年战胜喀山汗国的8位圣人而建,由9座彼此相接的小教堂构成。传说那场战争,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才得以顺利进行。教堂中间是一个带有大尖顶的教堂冠,周围分布着8个带有不同色彩和花纹的小圆顶,再配有九个金色洋葱头状的教堂顶——那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9个葱头顶的高矮、形状、花纹和色彩全不一样,风格独特,但是,绕着瓦西里大教堂走一圈,你会发现各个教堂任何一面又都是正面。墙体用红砖白石砌成给人以亲切、朴拙之感,体现了多样化的不对称美。
围在克里姆林宫里面的教堂,就有四座。靠近莫斯科河的天使报喜大教堂,是当年沙皇的皇家礼拜堂,也是皇家太子受洗和皇家大婚所用的教堂。也有9个金色的洋葱头圆顶。它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这座教堂也就有了九个穹顶。
克里姆林宫里,更值得一说是圣母升天教堂,这可是沙皇加冕的地方,里面至今存放(埋葬)着十四到十七世纪俄罗斯东正教主教的遗体,是意大利设计师根据古城弗拉基米尔的同名教堂建造的,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俄罗斯主教教堂,它建于1475年—1479年,属皇家家庭教堂。十五世纪中期,由伊凡三世下令,意大利设计师阿里斯多德·费奥拉万吉设计建造,也是5个金顶。其设计手法及內部构造,完全按照东正教传统建筑模式,且有机地揉合了俄罗斯与意大利风格。立面是高大的白色石墙,只有一层细长的窗框,整体简洁而庄严,金色的弧形檐线和金色的顶相协调。内部绘满精美的宗教壁画,还有十二世纪圣·格奥尔基的圣像,据说这圣像还是莫斯科城市和俄罗斯军队的保护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克里姆林宫里还有一座有一个大金顶和4个小银顶的大天使大教堂,这里,是安放(安葬)14世纪初至18世纪末莫斯科大公与沙皇灵柩的地方,里面共有46座陵墓。建于1505年到1508年。我们进去的时候,教堂里有三位东正教神父正表情严肃地吟唱着赞美主的歌曲,声音空旷而优美。
莫斯科库都佐夫大街上的胜利广场左侧,有一座木制的常胜圣格奥尔基大教堂。从不同角度欣赏这组神奇的木制教堂,就会变换不同的形态与组合:一忽儿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一忽儿又分开来,各自展现曼妙的轮廓。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光线下,木制教堂又会变幻出多姿多彩的表情:每当阴天乌云积聚,“洋葱头”会呈现出忧郁的暗灰色;丽日晴空,“洋葱头”又会变成发亮的银白色;顺光之下,会给人一种升腾入云的幻觉;而在飞霞流霓的逆光背景里,它会显出一种奇妙的玄色剪影,将人引入神秘而幽远的意境。木质教堂,朴素到极致,却拥有了天籁般无与伦比的华彩。那到底是谁设计了这组奇妙的建筑?至今仍是个谜。据当地民间传说是一个名叫涅斯托尔的木工大师建造的。工程完工后他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然后把斧头扔进了奥涅加湖,说:“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第二个同样的建筑了!”
在圣彼得堡,我们去看了坐落在涅瓦河畔的滴血教堂(也叫做耶酥复活教堂):教堂高81米,上头当然也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教堂轮廓魅力,装饰花花绿绿,与古老的俄罗斯风格与附近的古典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巴尔兰得设计,于1883-1907年建造,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进分子杀害而建。这里是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格涅维斯基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案发地点。由于亚历山大二世在其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的贡献,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在其出事地点,兴建了这座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纪念堂。教堂设计遵循了彼得一世以前莫斯科时代俄罗斯教会的建筑风格,非常近似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教堂。至于为什么圣彼得堡人将它称为滴血教堂,是因为那些复兴党人在这儿集会,被告密,最终谍血这个教堂之中。
在圣彼得堡,我们也去了伊萨基辅大教堂。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教堂与梵蒂冈、伦敦、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基督教堂,高102米,重30万吨,内部可容1。4万人。这座教堂于1818年动工,44万工匠造了40年。教堂四面各有16根紫红花岗岩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重120吨,施工时由128条壮汉推绞盘,三刻钟树起一根。教堂用了400公斤黄金作装饰,仅镏金圆顶就用掉100公斤黄金。教堂1858年落成至今,从未重新镀金,始终光彩夺目。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配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一点精灵。”一座座教堂,光影优美、柔和,画面水似的淡,透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如每一滴伏特加具有灵性和圆润的光泽,挡不住的诱惑!在俄罗斯,教堂无疑是最好的建筑,它给俄罗斯增添了异于西方国家的精致而独一无二超然宁静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