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九十二、辨析《红楼梦》中的芙蓉

2012-11-22 09:10 作者:陈宣章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

陈宣章陈珑玥编著

九十二、辨析《红楼》中的芙蓉

木芙蓉与荷花异物同名“芙蓉”,两者皆花大色美,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木芙蓉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9-11月花,原名芙蓉,为与荷花区别,前面加“木”字;荷花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期6-9月,屈原《离骚》即有“芙蓉”之名,为与木芙蓉区别,前面加“水”字。今人对荷花一般不称“芙蓉”,但“芙蓉”一词在古时则多有变化:有时是双指,有时是单指;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别指向,有时指水芙蓉,有时特指木芙蓉。许多文章争论:“《红楼梦》中的芙蓉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

《红楼梦》许多回涉及芙蓉或荷莲,但主要是第63回黛玉掣得“芙蓉”签;第78回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纪念晴雯。于是,引出三方面争论:

一、晴雯是何种芙蓉?《红楼梦》中叙述每个女子是什么花都十分精当,唯独对晴雯是芙蓉花的叙述,虽然最长最集中,却含糊不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晴雯是水芙蓉。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的起因是“园中池上芙蓉正开”:①原文: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他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他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既这样虔诚,我只告诉你,你只可告诉宝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泄了天机,五雷就来轰顶的。’他就告诉我说,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②原文: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③第五回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说明晴雯出身卑贱、心性高洁不染。④晴雯是贾母钦点的贾宝玉未来的妾,却守身如玉,很有些“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范。⑤曹芹将晴雯比作莲花,也是反击王夫人、王善保家等人诬陷晴雯是狐狸精勾引贾宝玉。

2。晴雯是木芙蓉。理由:①晴雯被逐于“中秋已过”;《芙蓉女儿诔》作于(农历)八月下旬;书中写“秋天菊黄蟹肥之时”,“荷已枯败”。而木芙蓉则秋月开花。②诔文“蓉桂竞芳之月”,荷花与桂花不可能“竞芳”。③诔文说晴雯是“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任职花神主管“秋艳芙蓉”。④芙蓉生于“池上”指池边,而非“池中”、“池里”、“池内”。通翻《红楼梦》全书,关于池与荷花的描写,作者皆不用“池上”。⑤对荷花,曹雪芹一律不写“芙蓉”,而确指“莲”、“藕”、“荷”。曹雪芹脑袋里,“芙蓉”只指木芙蓉,而不是混淆不清。⑥第七回薛宝钗的冷香丸中印证:“……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⑦“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荷花只有叶柄与花柄,没有枝。⑧荷花历来是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而晴雯是丫环。⑨读完诔文,突然林黛玉“从山石之后笑道”,“从芙蓉花中走出来”。

《红楼梦》第38回藕香榭柱子上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有人说,这里的“芙蓉”指荷花。明·文震亨《长物志》:“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北宋·王安石《木芙蓉》:“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木芙蓉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古人称之为“芙蓉弄影”。上句如说荷花,下句却说菱藕,就很不对仗。木芙蓉种在岸边,影破曰“归”。宋·卫宗武《北山回櫂》:“高风扫群翳,山色秀而静。寒林隐虬龙,幽径行蛇蚓。场登罢稏实,水弄芙蓉影。明发汎归舟,秋空更青迥。”如果是说荷花,这个“归”字便无着落。

二、黛玉是何种芙蓉?

1。黛玉是水芙蓉,理由:①《红楼梦》第63回在宝玉生日宴上,黛玉掣得“芙蓉”签。原文:“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②文中虽未指明水芙蓉,但从上下文看,很明白指荷花。中国古典诗词中,只有荷花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黛玉之所以对此签满意,是因为“生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与她的性格相配。她的《葬花辞》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③《红楼梦》以“芙蓉”喻黛玉、晴雯,却有区别。以荷花喻黛玉,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这里的“芙蓉”指荷花,符合古代喻美人的惯例,又与黛玉“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相配。“别人不配”也必然包括晴雯在内。但晴雯又是黛玉的“影子”,所以用木芙蓉喻晴雯。她们相似,都被喻为芙蓉;又有差别,所以黛玉被喻为水芙蓉,而晴雯被喻为木芙蓉。以黛玉之人品,这里的芙蓉指荷花似乎不成问题。④木芙蓉为2-5米高的灌木或小乔木,与林黛玉袅袅娜娜的气质相去甚远,所以林黛玉不会是木芙蓉。

2。黛玉是木芙蓉,理由:①古诗文中,“风露”是常用词,总与秋季相连。《红楼梦》中也如此。如:第87回黛玉作《琴曲》四章中,“风萧萧兮秋气深……罗衫怯怯兮风露凉。”有露的节气是白露与寒露,皆在立秋之后。“风露清愁”,所题诗句出自《明妃曲》,明妃与潇湘妃子对应。②曹雪芹笔下,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相连相对。宝钗是牡丹,而木芙蓉花叶均似牡丹,因在秋天开放,别名秋牡丹、拒霜花、木莲。木芙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芙蓉”签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则把黛玉与宝钗命运相连。③“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荷花应为“一支”。④第79回,黛玉亲自帮宝玉修改《芙蓉女儿诔》,说明黛玉也认可晴雯就是芙蓉花神。⑤黛玉高洁,不存在“出淤泥而不染”的问题。她出身高贵,是列侯之后林如海与国公之后贾敏的女儿,虽然一生纯洁“不染”,但并没有“出淤泥”。⑥曹雪芹写的“芙蓉”即木芙蓉,不会另定。何况花签另有莲花。

三、晴雯与黛玉同是木芙蓉。

今人争论,仅是各人猜测。其实,最了解曹雪芹的是脂砚斋。书中曾写宝玉祭奠晴雯时,林黛玉从芙蓉花下走出,其深层含义是暗示晴雯为黛玉的缩影。

原文: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可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

这一小段文字有两处脂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诔文实为黛玉而作,那此黛玉之芙蓉与晴雯之芙蓉当是同一种芙蓉才对,岂能又变回水芙蓉去?”

诔文“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是作者借咏晴雯而赞黛玉。《红楼梦》多处以“芙蓉”喻人,并将这名贵之花所喻的人限于作者所褒扬的林黛玉和晴雯二人。

作者在艺术构思上,借晴雯的悲惨遭遇衬托小说主要人物黛玉的不幸结局,晴雯的结局即暗示林黛玉的结局。其意图十分明显,但也只是衬托而已,并非等同。何况,写林黛玉也并非作品的目的。

有人说:“如果晴雯是芙蓉,那黛玉就应该是荷花才对,怎么会用一种花同时喻两个人呢?”但在曹雪芹笔下丝毫不奇怪。《红楼梦》里,同一人物用几种花草去烘托人物品格气质并不鲜见,用同一花草比喻多个人物也不鲜见。黛玉除了芙蓉,还是菊花和清竹;探是杏花也是玫瑰,而她的爽直、书生一样的男儿气概又可说似秋爽斋的芭蕉;湘云是芍药也是海棠;梅花除了是李纨也是妙玉。桃花是袭人,也是《葬花呤》作者黛玉的薄命自况;莲花是香菱也是苦命的迎春,同时也是藕官、蕊官及出家的惜春(住在藕香榭,莲花是佛教的教花)……秋海棠,这株“相思草”则是所有悲苦女儿命运的象征。

今人心目中,木芙蓉远远不及荷花,但古人心目中,却艳丽芬芳,有独特文化象征。木芙蓉花期较长,开于中秋,迄于初,故名拒霜;艳丽可与牡丹、荷花相比,唐·白居易:“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丹青写出与君看。”

芙蓉花更有妙处,“晓妆如玉暮如霞”,“一日间凡三色”:清晨初开为白色,后逐渐变为粉红、深红,傍晚成紫红,越开越艳。故又称“三醉芙蓉”、“添色拒霜花”。木芙蓉艳丽多姿,在群芳谱中以清雅取胜。《花镜》誉它为“清姿雅质,独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

古代文人雅士偏爱芙蓉,更因她拒霜的品格。秋天来临,众芳摇落。即使“凌霜留晚节”的秋菊,离寒霜还有一段时间。所以,真正有凌寒拒霜品格莫过于芙蓉仙子。

曹雪芹对黛玉独具钟爱,毫不吝啬地给她三样最具傲骨、绝不流俗、毫不妥协的花草: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花之隐者菊花;拒霜之木芙蓉。

芙蓉还另有隐喻:夭折。据说,神农氏因误食而亡,于是她是断肠草。唐·李白:“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黛玉的爱情生命确实早早夭折。晴雯也是如此。

曹雪芹为何不用荷花来喻黛玉呢?1。孤傲:黛玉自况诗:“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拒霜”更适合她。2。荷即和、合;莲即连、联:象征姻缘相连、合卺成婚,而黛玉却与宝玉无缘。3。莲即“怜”:黛玉之死是当时社会的必然,谁也无法改变。

有人说:“对‘芙蓉’的辨析不会完。”脂批说得很清楚:“黛玉之芙蓉与晴雯之芙蓉当是同一种芙蓉才对,岂能又变回水芙蓉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9937/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九十二、辨析《红楼梦》中的芙蓉的评论 (共 2 条)

  • 情未了
  • 着墨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