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正在吞噬俄罗斯(旅俄散记之二十)
伏特加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太多的爱恨情仇——爱是它,恨也是它——伏特加把俄罗斯人整疯了!
彼得大帝喜欢给别国大使灌酒,一旦对方不从,他便摆出大国之君的架子,将违令者锁在囚室里,硬逼得人家喝干杯中酒才放人。所以,一旦接到沙皇大宴的请柬,谁都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彼得大帝》的作者、著名的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嗜酒如命(或许,正是酒汁催生了他泉涌的文思)。由于工作缘故,他经常需要坐火车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来回。每次上车,他必备的行李就是一大桶酒,落坐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酒杯、斟满酒。当年,火车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沿途有10多个停靠小站,他总是根据自己对小站的好恶,给自己斟上25克到150克不等的伏特加:对小站好,多喝点;对小站恶,少喝点。他曾经说,如果一路上没有酒,那简直是“苦难的历程”(他的另一部伟大作品)。每次下车,他总是满身酒味,但却神采飞扬。
浸淫在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之中,凡俄罗斯的文人谁都想沾一下伏特加的光。圣彼得堡的翻译家维塔利潜心研究十年,编撰了一本伏特加词典,收录进3828个词条,将“齐射炮似的喝干”形容炮兵好酒量,用“切中要害”比喻记者豪饮,拿“喝到制服裤缝的镶条上了”描绘将军喝醉……词典其细腻令人叹为观止,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大全。
就是苏共党内照样不乏醉汉。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喝得酩酊大醉;叶利钦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了之后去勾引女人,以显示自己平民化……
高尔基在自传中写到他在伏尔加河畔度过的童年时说,人们为高兴而喝,人们也为悲伤而喝。“严冬吃寒彻骨的冰激凌,盛夏喝烈性的伏特加,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生性豪爽诙谐的俄罗斯人喜欢这样概括自己的民族特征。这就是俄罗斯人的性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70年初的一天,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对着勃列日涅夫说道:“我们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变成酒疯子了。”勃列日涅夫没有做声。五分钟后。葛罗米柯正在暗自后悔不该提这事时,勃列日涅夫突然道:“安德烈,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什么也做不了啊。”
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认为,工伤事故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均寿命缩短、交通事故频发,这些都是伏特加惹的祸。
俄罗斯科学家的推算更加令人心惊肉跳。叶夫盖尼在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工作,担任人口和人类生态研究中心人口死亡率预测和分析实验室主任。在一次报告中叶夫盖尼指出:“俄罗斯的高死亡率与社会经济的严重混乱是分不开的。酗酒是导致人口下跌的导火索,伏特加是杀伤青壮年人的刽子手。”据他推算,到2050年俄罗斯所剩人口数量最多不会超过9400万。据俄罗斯官方统计资料显示,俄罗斯1992年首次出现死亡人数高出出生人数20。7万人;1993年人口死亡数高出出生数73。8万人;近年来俄罗斯人口的死亡率同样远远高于出生率,每年以平均75万人的速度递减;到目前为止,人口年死亡总数已经突破100万人大关。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其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曾经忧伤过:“我为如此嗜酒成性的俄罗斯人民感到难过!”话语中带着太多的哀愁和迷茫。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预测,要不了15年,俄罗斯人口将减少2200万,相当于目前人口的七分之一。
归纳起来,俄罗斯人的早夭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不同形式的暴亡。如恶性肿瘤、车祸、打架斗殴及其它各种外伤。这些暴亡大都与大量酗酒有直接原因。酒后开车引发车祸,长期饮酒过量诱发肿瘤等。俄罗斯的男性不只是一般的爱喝酒,酒后更喜欢开车,玩枪弄刀,甚至去打家劫舍、滥杀无辜而不计后果。另外,这个年龄段的男性正处于生育高峰期,大量长期饮酒,极易引起女方不孕或导致畸胎,从而严重影响了出生率和优生率,这对俄罗斯人口的健康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如果再分析得细一些,造成目前这种情况,在于国民经济和医疗条件的衰弱,使人们心理压力增大,没有了信仰而借饮酒麻痹神经。在俄罗斯因此而丧生的男性人数要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数高出10倍以上,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指数也要高出4至5倍。其二,是心血管疾病。这当然与长期大量饮酒是分不开的。
说来说去,罪魁祸首都是伏特加,应该说是伏特加正在吞噬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