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立场、观点与方法”

2012-10-09 13:34 作者:陈宣章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立场、观点与方法”

陈宣章

汉词“立场”已经很久不见了,因为一涉及“立场”,就会联想到“阶级”;一涉及“阶级”,就会联想到“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一涉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就会飞来一顶“左倾”的帽子。据说:“现在已经消灭了阶级”,每一个人都是工人阶级,连私营业主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可以入党。所以,也就没有了“阶级矛盾”、“阶级斗争”。

其实,“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在马克思以前,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等人提出了阶级斗争理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了阶级分析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按照收入来源和收入高低来划分英国的社会阶级,把整个社会划分为依靠利润为生的资本家阶级、依靠工资为生的无产阶级和依靠地租为生的土地占有者三大阶级,提出了三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相互对立的观点,形成了阶级分析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阶级分析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巨变,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矛盾进行了系统分析,形成了科学的社会矛盾思想。

所以,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理论说成“左倾”,有点莫名其妙。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中,必然有“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阶级”,才能消灭“阶级斗争”(但是,社会内部还会有人民内部矛盾),政党、国家才会消亡。说“现在已经没有了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与说“现在仅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却是最大的反悖。要不,现在就已经是共产主义社会了。赫鲁晓夫曾经说苏联是共产主义社会,因为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土豆加牛肉”。

不说“阶级”,仍然有“立场”。地铁里两个妇女争抢座位而打架,她们的立场就是“自我”:“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也许是社会竞争太普及了,普及到了竞争地铁座位。媒体大为不满,不但批判,而且提倡“谦让文化”。媒体的“立场”是旁观者,从社会整体的秩序出发,无可非议。但是,在大张旗鼓提倡“维护个人权益”的背景下,有多少人会遵循“谦让文化”呢?在“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与“拜金主义”的大环境下,“谦让文化”多么软弱无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说:“媒体提倡的,就是社会缺乏的。”提倡“谦让文化”,就是社会缺乏“谦让”;提倡“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缺乏“和谐”;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发展缺乏“科学”。缺乏“和谐”,因为社会上存在各种犯罪犯法、违纪违规、极不文明、两极分化的现象;发展缺乏“科学”,因为社会上存在“只要打着‘发展’的旗号,都是合理”的现象。苏州有个老板,拖欠、扣克农民工工资,却说:“钱发给他们就消费掉了。放在我手里可以发展生产,为发展国民经济做贡献。”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大概也是“立场”不同的缘故: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是养家糊口,是活命钱;而老板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立场”问题:不但在敌我矛盾中有“立场”问题,在人民内部矛盾中也有“立场”问题。在人民内部矛盾中有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也有小是小非的问题。如果在正确与错误的问题上,站在错误的立场上,必然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如果在小是小非的问题上,站在极端个人主义的立场上,也必然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方针。这不是什么“谦让文化”,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正确的立场。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中都不可以为所欲为,而要遵循社会道德、遵循党纪国法。

再说“观点”。任何“观点”首先取决于立场。只有在立场一致的情况下,才有讨论的基础。两个妇女争抢地铁座位而打架,立场不一致,就没有共同语言。媒体的旁观者“立场”也不可能与两个妇女有共同语言。如果都能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媒体与这两个妇女才会有共同语言。那么,重要的就不是提倡“谦让文化”,而是全社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批判“拜金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批判,而不是复古,打着“国学”的旗号推销孔孟之道。

“观点”还有一个角度的问题。角度有时候与立场有关,例如:一条主干道拥堵,甲主管马路建设,主张扩建,因为可以从中得到好处。这就是立场问题。即使立场正确,对同一问题也可有不同态度:乙主管路政,也主张扩建;而丙却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得到每天各时段的车辆流通数据,发现:早高峰由东向西拥堵,而晚高峰由西向东拥堵。于是,原本八车道改为:早高峰由东向西六车道;晚高峰由西向东六车道。拥堵问题不花一分钱就解决了。这就是角度的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是方法问题,实际上是决策的科学性问题。决策人如果有私心,常常是立场问题;决策人如果没有私心,往往是科学性问题。

再说“方法”。任何问题需要解决,必须有方法。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就是方法问题。当然,“方法”也取决于立场与观点。蒋介石对于日军侵略的方法是“不抵抗”,观点是“攘外必先安内”,立场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有时候,立场正确而观点、方法错误,同样会导致失败。也有的时候,立场不正确却要遮遮盖盖,于是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却要说“不争论”;本来方法是错误的,却要提“谁也没有搞过”,“试一试”。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可摸着石头过河,但淹死难免。所以,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容易之事。

在一个私有制越来越盛的社会中,不讲“立场、观点与方法”,只是骗人的鬼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98499/

闲话“立场、观点与方法”的评论 (共 1 条)

  • 梦天之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