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圆黄河三峡

2012-09-28 15:32 作者:瑶台望月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直以为,“黄河水清”是人类苛刻的想,难以梦圆。

当我来到小浪底时,做梦也没想到:一坝飞架,高峡出平湖,碧波浩渺;一水相牵,千峰连万壑,神韵天成……黄河激情奔腾,狂放飘飞,九曲十八弯,突围到小浪底的时候,两岸高耸的峡谷不再束缚她。“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小浪底将黄河的不羁锁在最后一个峡谷,用柔情的水,以热情的波,让这愚公的故乡——活起来了,美起来了,把诗意铺展在两岸青山,把幸福播撒在中原大地。

小浪底借黄河之名而名天下。小浪底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黄河在小浪底出山而进入平原。该河段狭窄险要,水流湍急。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常有水怪出没,祸害两岸。小浪底村有两位仗义行侠的兄弟,哥哥叫大浪,弟弟叫小浪。他们溯河而上,追杀水怪。在河套一带与水怪展开搏斗。水怪被降伏了,他们也壮烈牺牲了。在家苦苦等待的两妯娌不知他们死活。嫂子大浪氏耐不住寂寞嫁人了,而小浪氏一直在河边等待了一生。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忠贞,在河边为她立了雕像,旁边碑文写上“小浪氏”。

后来一位秀才路过此地,听说了小浪氏的故事,为她的忠贞所折服。又感觉她常年站在河边等候太辛苦,放了块石头让她坐下,即在“氏”字下面加了个点,成了小浪“氐”。再后来,又一位秀才为避免她经受日晒淋,为她盖了房子,即在“氐”上加了个“厂”字。不知哪朝哪代尊重女性的哪位皇帝,为了使她有出头之日,又在上面加了个点。至此,碑文成了“小浪底”。

村里的人为了纪念她,把村名叫改成了小浪底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浪底的精华景观,却不在小浪底,而在上游的黄河三峡!黄河三峡其实叫“八里胡同”更形象传神:在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余公里,南岸的荆紫山与北岸的中条、王屋山,夹峙形成一条长约八里的狭长河谷。滔滔黄河水散漫行至此,忽见两岸山高千仞、危岩壁立,便将一路上的憋闷,委屈,狂怒尽情释放。于是,暴躁地掀起汹涌波涛,吼声震天,卷漩起骇浪,击磐石,拍崖岸,声色俱厉地铺排惊险。论险阻与壮美,黄河三峡绝不逊色于长江三峡,只是短了些,没有起承转合,没有高潮之间的过渡,似船夫的号子,吼一嗓就振动山河。

何谓黄河三峡?即龙凤峡、八里峡、孤山峡。龙凤峡有龙风呈祥之神韵,有碧泉通幽之雅致,一峡十八湾,湾湾是诗是画;八里峡瘦谷连天,两岸绝壁或或兽,千姿百态,各露峥嵘;孤山峡是黄河三峡画龙点睛之笔,三步一景,五步一观,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传说……

难怪当代诗人王怀让先生畅游三峡之后即兴作诗:

“九曲波涛十曲歌,更有孤楼立阳坡。人生得意须畅游,不到三峡不黄河。”

朋友,你不想和我一同前往吗?听,风儿已经传来优美的歌声:“这里的山等你来,这里的水等你来…”

汽笛响起,乘船出发!

八里峡,有“黄河之门”的美誉。峭壁如削,瘦谷连天,远看首尾相顾,如天然门户,不愧是黄河中下游最为壮观的部分,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相传,鲧禹父子曾在此接力治水,八里峡乃大禹神斧劈就而成。两岸耸入云天的石壁对峙着,中间夹着的是被挤得很瘦的黄河。在这样的“胡同”里奔突行走,黄河卷起湍急的漩涡,激起高傲的浪花,去亲吻两岸既刚毅又多情的岩石。

最令人称奇的是“九磴莲花转”了,又被称为“鲧山禹斧”。

在南岸一座大山九磴九级,次第升高,又有九道山梁若分若离,东西延伸,俯视如莲花盛开,十分壮观。这里曾留下民谣:“九磴莲花转,转转有一罐,谁能得住这一罐,能治九州十八县。”千古无人能解其意,成为“千古之谜”。小浪底工程的建成,千倾碧波倒灌九磴莲花山下,谜底终于大白天下。意即治水者治天下。这个故事也叫“八里胡同看黄河”。

据《山海经》记载,远古帝尧时暴雨成灾,大地一片汪洋,帝尧命伯鲧出任治水。他采用“水来土屯”,即“堵”的办法治水,王屋山与青要山之间筑起了一座大山,王屋山为轩辕黄帝战蚩尤设坛祭天之所,青要山因适宜女子居住则为帝之密都,二山之间被鲧山堵塞后,上游大量村庄良田被淹没,滔滔洪水危及下游,天下几成泽国,甚至危及仙山圣地,面对天怒人怨的境况,伯鲧在鲧山报剑身亡。然而伯鲧就不甘心,尸体三年不腐,孕育成子,禹生鲧腹,人称这里为鲧山。

大禹子承父业,吸取父亲治水教训,广邀各路神仙,商讨对策,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子承父业,应继续“堵”,有的说应该疏,大禹认真考察、分析后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当下最要紧的是疏浚河道,给洪水找出路,其他的意见暂时保留。大禹含辛茹苦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行动感动了上苍,上天各路神仙前来助一臂之力。大禹用神斧辟开了鲧山,现出了八里长峡,形成了九蹬莲花山。而大禹治水时,大家的不同意见,随着岁月交替就形成了这个民谣:“九蹬莲花转,转转有一罐,谁能得住这一罐,能治九州十八县”。

这种情形,只在那“胡同”里发生着和演化着,当“胡同”的西口敞开的时候,注入的第一支流水则来自龙凤峡。为何叫龙凤峡呢?因为这条峡谷峡窄水深,峰旋流转,山石嶙峋,林壑幽深,烟霭氤氲,溪水潺潺,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九曲十八弯,又名九龙湾,与峡内的凤凰台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妙绝伦的龙凤呈祥图。

站在游轮上,任河面上的风吹拂自己的脸庞,思绪禁不住又飘了起来。这条峡谷可以说是三峡中最美的一峡,龙凤峡注定与情有关,那一个个隐藏在山水间的名字:情侣岛、吴家寨、卢家寨、兄弟岗、姊妹峰、桃花洞、鞭打石等,道不尽民间传说,让无数游人流连忘返,为之心醉。

流传千年的《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凄艳、绝美、浪漫。相传,赵匡胤与京娘途经龙凤峡,触景生情,互诉爱意,然而赵匡胤为奔前程,撇下痴情的京娘。京娘一腔相思苦,故地重游,化为凤凰。后来赵匡胤身加皇袍,想念初恋,再次来到龙凤峡,为情伤心、叩问苍天,皇冠顺山势滚落峡口,形成了今天的皇冠岛,也算是对京娘的安慰罢了。

在皇冠岛背后,有一小山横卧中央,库水涨起成为湖中岛。因岛顶两株翠柏和两方巨石双双对立,别有情趣,称为情侣岛。岛上有一红一黄的亭子,远观似两亭,实为一亭,是为共结连理之意,又称连理亭。这些只不过是善良的人们一种美好的祝愿而已。这条演绎着赵匡胤与京娘爱情故事的龙凤峡,每逢天时节前后,百花盛开,美丽的蝴蝶遮天蔽日,像是仍在为他们的相恋而起舞;在农历的深秋时候,龙凤峡内秋雨蒙蒙,大小瀑布飞流倒挂,像是在为他们的爱情而吟唱。一千多年来,当地的男女情侣,成双成对来到龙凤峡,登情侣岛,坐相思石,戏龙凤潭,临秋雨池,探桃花洞,看双龙瀑,依同心树,彼此祝愿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吉祥平安。

不知不觉来到孤山峡。孤山峡在“八里胡同”中部,是逢石河入黄河的要道。逢石河源于王屋山,有水蜿蜒至汤帝庙、逢石村时,河面顺山势而张开,因山岩突然陡立,形成峡谷,河面也便骤然紧缩。高峡平湖,清波荡漾,两岸湖光山色,炊烟袅袅,气象变幻,宛如蓬莱仙境。

孤山峡是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大峡谷,富有传奇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民间故事,使那里的山水更灵动。人附于山水,属于历史的人也就无比生动、形象、高深、神秘。孟良寨、焦瓒坪就在那里。

大宋名将孟良、焦赞英勇善战、忠心报国的传说、戏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他们在未归顺朝廷以前,曾在孤山峡内的孟良寨、焦赞坪遥相呼应,占山为王。那么,当年孟良寨、焦赞为什么在此占山为王呢?原因有三:一是八里胡同的黄河漕运非常繁荣,为他们抢劫商船、打富济贫具备了条件;二是孟良寨地势险要,通往山顶自古只有一条道,易守难攻;这第三个原因我们暂且不说。

有一年,杨六郎路过此地,决心征服孟良,让为国家效力。杨观察地形后,认为孟良寨易守难攻,于是带着杨家兵将,来到山下安营扎寨,派人马把此山团团围住,不过数日,山上粮草断绝,山寨会不攻自破。可是数日已去,山上井然如初。为什么呢?

忽然有一日,却见山顶上有数人在扬麦子,麦糠从山顶上飘落下来。还有人正在撑耧来往播种。杨家兵将大惑不解。于是杨六郎向当地一老者询问。老者指着孟良寨说:山顶从前有一活地,叫“回耧地”,前种后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难道现又复生?杨六郎得知后,不得不拔营收兵,退出了孤山峡。经杨与孟斗智斗勇,三擒三放,孟良、焦赞终归朝廷。

如今的孟良寨山脚下,游船穿梭,客笛声声,游人如织,一派繁荣。昔日孟良耧回糠飞,今日三峡车去船来,使传说中的“回耧活地”又成为现实。

在孤山峡旗杆潭处,一座小石山,其形状如一头卧牛,惟妙惟肖,人称“犀牛望月”。

相传这块风水宝地,与赵匡胤与杨家将有关。相传,唐末时,河东(今山西)一杨姓官宦人家为求飞黄腾达,便带领风水先生顺着太行山系黑龙山脉赶风水,当到孤山峡石牛湾时,见群山环抱,雄鹰盘旋,前有石狮守门,后有天然后花园,山水排列三折三进,收放开合恰如皇家三重院落,湾中有一石山,状如卧牛,惟妙惟肖,牛头向北孤山脚下一月牙地回望。

风水先生认定“犀牛望月”是一块典型的风水宝地,如在良辰吉时,能把杨家先人骨灰放进石牛口中,若干年后杨家定会出一帝王。可是,石牛的嘴在深水之中,他们均不会水性,怎么办?正在这时,他们看见石牛不远处有一赤身孩童正在水中嬉戏、摸鱼,于是,他们就把这个赤身孩童叫到跟前,问:“小孩,你姓什么,叫什么?”小孩说:“我姓赵,我经常在这里摸鱼,他们都叫我赵摸鱼。”杨家老头就对赵摸鱼说:三天后,帮我放些东西于水下石牛口中,事成之后,我给你一个金元宝。赵摸鱼答应了下来,赵摸鱼非常聪明,他就反复地想:他母亲成年为别人缝补浆洗也挣不到一个元宝,他干这么点小事,就可得到一个金元宝,那石牛会不会是块风水宝地,杨家所托东西会不会是骨灰,何不趁机将他的骨灰放进石牛口中,占用此风水宝地,日后也能飞黄腾达。

三天后午时,红日当头,赵摸鱼身着褴褛衣服,将他爹的骨灰非常隐蔽地藏在衣服里。然后取得杨家老头所托之物,跳入水中,游到石牛跟前,潜入水底。他先将他爹的骨灰放入牛口中,牛口忽然合上,他急忙从水中摸到一根柴禾棍去撬牛嘴,但怎么撬也撬不开,他只好将杨家所托之物挂于牛角上。

赵摸鱼上岸后,扭头就跑,杨家老头急忙上前送上金元宝,赵摸鱼再三推让,坚决不收,羞愧地说出了真相。杨家老头听后长叹一声,手中的元宝掉在了地上,风水先生说:“此乃天意,此乃天意。”到了大宋王朝,果然出了赵匡胤当上了皇帝,而且杨家世代保驾。在这之前还有个柴王称王了一段时间,这就是那根柴禾棍沾了石牛的仙气。至今这里还流传着一首诗:“石牛入水藏机关,谋事在人成在天。赵氏得地杨家保,却让柴荣占了先”。

大河楼就座落在逢石湖的孤山上。远看高似四层,实为三层,孤山不高,却独占鳌头,那楼观直上云端,如虎添翼,使孤山有了拔地倚天之威,气吞山河之势。白墙灰瓦,飞檐挑角,既有江南亭阁之清秀,又有北方楼台之雄浑,集山水神韵,合天地灵气,就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了。登楼观望,三面环水,水绕山转,水就显现出清气,山随水走,山就袒露着灵性;极目南眺,水天一色,浩浩荡荡,碧绿无边,艘艘游轮,穿梭往返,声声笛鸣,时近时远;北望逢石,别有洞天,鱼游浅底,绿波似莲,一条轴线上的天坛山倒影水中,宛如海市蜃楼,蔚为大观;凭栏鸟瞰,就是脚踏瑶池头顶青天的黄河大佛和卧波戏水的犀牛了……身临其景,如入蓬莱仙阁,则心旷神怡,布衣平民的愁苦,即可烟消云散,达官显贵的荣耀,就一文不值了。

由大河楼自然会想到黄鹤楼、岳阳楼、鹳鹊楼等楼观,她们之所以跻于中国的名楼之列,皆因选胜迹而营造,继而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继而“诗因楼成,楼借诗传”,那胜迹便天下皆知,那楼观也就万古流芳了。盛世黄水清,大河楼占尽了天时地利,大诗人王绶青、王怀让幸游,二王寄情山水,诗兴大发,于是就妙玉连珠,留下了佳作新篇。

大河楼上望宇宙,

天人合一心为轴,

乐山不分贫与富,

乐水岂问沉与浮;

随心即是平常心,

无求正是应追求,

山情水趣个中味,

谁能悟得谁富有!

这是诗人王绶青在其作《黄河三峡歌》中的一段,抒发了他登大河楼时的情怀和感悟

孤楼远望群峰小,

黄河东去一线飘。

我寄豪情与大海,

心头更比山头高。

诗人王怀让游黄河三峡吟诗三首,这一首题为《登大河楼》,何等的激情,何等的胸怀!

大坝成,黄河清,梦在三峡。清凌凌的河水,蓝格盈盈的天,母亲河俊美安详的姿容不觉悄悄溶入这小浪底的无限风情中了。

好一个风流多情的“黄河三峡”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93907/

梦圆黄河三峡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