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戏剧《打金枝》和《三哭殿》的点评
对传统戏剧《打金枝》和《三哭殿》的点评
河南是人所共知的戏剧大省,种类之多堪称全国之最。毋庸置疑,戏剧的普及也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戏剧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才使得河南的文化底蕴日益厚重和神秘莫测。
我是从小就听着戏曲长大的,对很多曲目都耳熟能详。自从有了电脑,只要不妨碍工作,就会不时的打开一段戏曲边听边做事。今天忽发奇想,是否可以尝试把常看不厌的豫剧经典《打金枝》和《三哭殿》两个剧目,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点评一下。具体什么角度,自己也模糊不清,还是边写边想吧!
《打金枝》是一个民事案例调解成功的典范
平时看《打金枝》,都是集中在刘忠河等老师们优美动听的唱腔方面,从没有过其他杂念,这次则想起了其他一些问题来。这个剧目故事梗概是:唐明皇的一位公主和朝中重臣郭子仪的儿子郭嗳是一对小夫妻。到了郭子仪的寿诞之日,郭嗳认为公主是他的妻子,应该陪同他一起去为父亲拜寿,可公主自命是帝王之女,不能为臣子低头,为此小夫妻发生争吵,继而郭嗳动手打了公主。公主被打,恼怒异常,就跑到皇宫里向父母诉苦去了。这个情况,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让作为臣子的郭子仪诚惶诚恐,立即绑子上殿,请求唐明皇处罚。对于这个事件,唐明皇和皇后处理得非常妥善,不但劝导了小夫妻不再生气,和好如初,还给足了亲家郭子仪面子,最后又把驸马郭嗳的官职连提三级。
这个故事虽然十分简单,却昭示出了官场权势和家庭伦理两个方面截然不同的性质的碰撞。这个故事中,如果唐明皇按照当时的律条下令斩了敢于挑战皇家权威的郭嗳,也不是什么错误,也是郭子仪主动提出来的,请求把郭嗳斩首。可是这个故事的可看性就是唐明皇为了大局,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权衡利弊,很明确的把此事件定性为家务事,既然是家务事就是不犯什么律条,或者说是和国家法律没有关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问题的性质定位清楚了,接下来什么都好处理了。唐明皇不但自己劝说小夫妻双方,还极力请皇后作为公主母亲和郭嗳岳母的身份对两位晚辈进行苦口婆心、谆谆善诱、十分耐心的做劝解工作。
这个故事我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赞赏,第一是郭子仪的谦卑;第二是唐明皇的大度;第三是皇后的明理和贤惠。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碰到小夫妻吵嘴打架,如果作为长辈的各方,不是积极化解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不依不饶,极力为儿女争辩,那么整个故事的结局就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结果。
中国有两句千古流传的俗话“清官难断家务事”和“难得糊涂”,就是反映的这个道理。这个看似最普通不过的道理,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然而,在这个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我想这也是这出戏久演不衰的真正原因。
这出戏中有一句唱词,让我最为欣赏,就是皇后劝公主时唱的一句:“你虽是个帝王女,嫁民间是民妻。”我认为这一句唱词,是这出戏的画龙点睛之作。不管职位高低,不管双方家庭贫富差别有多么严重,只要能成为夫妻,强势的一方如果能坚持住这个原则的话,那么则会减少多少不应该发生的矛盾啊!
《三哭殿》中国丈的死是千古冤案
我这个意见和这出戏成为豫剧唐派唱腔经典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从法律角度来阐释一下。
这出戏的故事梗概是:唐朝开国名将秦琼之孙、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在金水河边钓鱼,遇到西宫娘娘詹妃的老爹、当朝太师詹国丈招摇路过,把他钓的鱼给惊跑了。秦英于是不容分说,上去三拳两脚就把詹太师揍死了。于是才扯出了皇帝关起门来进行三堂会审的情节。
秦英犯的是杀人命案,谁也包庇不了,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纵然想偏袒秦家,初审时也不得不判定为死刑,因为事实非常清楚。但是李世民也知道秦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又不敢轻易吐口斩杀秦英,而秦英的母亲和姥姥这一方也无疑是拿这个理由作为要挟的。这下可让李世民为难了。想来想去,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劝詹妃撤诉。于是,才有了“下位去劝一劝贵妃娘娘,撩龙袍上前去好话多讲……”这段十分著名的唱段。这段唱词的意思则是任何人都听出来的先哄,后吓唬,再哄的巧妙方法,逼迫詹妃不得不撤诉认栽。
这出戏是唐派著名剧目,很受百姓的欢迎。在百姓心目中,这个戏剧的结果也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出戏给人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了国家的安危,詹妃应该让步,詹国丈的死只能是白死。还有一个传统的原因就是秦英的姥姥是正宫娘娘,詹妃作为西宫的地位就应该屈尊于正宫,包括各个方面的权利都应该让步。如果把詹妃和秦英的姥姥的地位颠倒过来试试,肯定是一个不同的结果,而老百姓也会照样欣然接受的。
这正是中国法治思想和法治进程的悲哀。
从根本上分析,秦英钓鱼的地方是皇宫前面的小河,属于皇家禁地,是一般人不敢靠近或者说不能靠近的地方,只有享受特权的人才能够在此钓鱼的。他小小年纪,为何有这个特权?还不是仗着他的父亲是大元帅,他的爷爷是开国功臣?詹国丈路过,也是带了很多人的,换了一般人则是躲之唯恐不及,而秦英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动手就打。这就充分说明秦英是飞扬跋扈惯了的,哪里把国法看在眼里?
这出戏中的詹妃,虽不是正宫娘娘,但作为一个也算是皇帝明媒正娶的西宫娘娘,在享受法律的保护方面完全应该是平等的。可是却在皇帝、正宫娘娘等人的软硬兼施下不得不忍气吞声的让步。因为她也明白,即使她不让步,皇帝不下令斩杀秦英,她也是没有办法,也是无法为父亲申冤,真是想告状都找不到地方。对于这个处理结果,詹妃虽然表面接受了劝说,但我认为在她内心深处则是永远不会服气的。
以上点评,只是我的一点浅见而已,也算是无聊之时的一点无聊之作吧!
2012年1月23日晚完稿
农历2012年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