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我的信念》

2012-09-26 22:33 作者:天地飞鸿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又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评价如此之高是否名副其实呢?居里夫人原籍波兰,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克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去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研究》,推动了原子核科学发展,两次获诺贝尔奖。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里说: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以使胶片感光,这是天然放射性,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是她提出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居里夫妇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冰山露出了一角。

品读了《我的信念》一文,你就可以找到谜底了,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可以用你的心贴近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真正的科学家她的宗旨是对真理的探讨,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学方面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居里夫妇是想家,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拥有纯粹研究的观念,于是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居里夫人视名利为粪土,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那是因为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她就像一个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如醉如痴的沉醉于实验室里乐此不疲。

科学研究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她唯一的奢望就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认为自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为了安静,就要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所以她学会了丈夫身上的温和沉静,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学会了逆来顺受与世无争。为了赢得时间,她追求简单的家庭生活,甘愿清苦,尽量减少家务;为了赢得时间,她甘于寂寞,即使是少女时期在巴黎大学,也孤独的过着求学的岁月。当时25岁的她高额头、蓝眼睛,身材修长,追者如潮,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为了求得安静,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苦读。让人想起有美女在墙头看他三年而不动心的宋玉;让人想起考进士前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块,作为一天口粮的范仲淹。如梁衡所说有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居里夫人只愿淡淡的生活静静的思考。

居里夫人坚信科学工作需要献身精神。如执著的勤奋的结茧的蚕一样,总是耐心的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如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居里夫妇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那是一个美丽女子生命和信念换来的。她致力于科学研究近五十年,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她心爱的实验室。她有信心相信自己具有天赋的才能,她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工作条件再艰苦也不动摇自己的意志,工作中挫折再多也不动摇自己的信心。娄蒙路的棚屋,在天,因为顶棚是玻璃,里面燥热的像一间温室。在天,若是下,雨水就令人厌烦的滴滴嗒嗒落在工作桌上,落在标上记号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打霜,就连人都冻僵了。居里夫妇只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设备,差不多没有专门装置,没有放出有害气体的烟罩,因此大部分制炼手续必须在院子里做,在充足的空气里做。每逢骤雨猝至,就匆忙把仪器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熏闷。居里夫人在院子里,穿着布满灰尘、染渍酸液的工作服,整天用与自己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着冶锅里的沸腾着的工业废渣,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1898年-1902年,居里夫妇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

居里夫人知道,只有发明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93233/

读《我的信念》的评论 (共 5 条)

  • 鰙塵-
  • 可靠卜承诺
  • 读你
  • 在乎你渴望
  • 风语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