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头墙下走过的风雨

2012-07-18 22:20 作者:苏丹卿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说起江南,在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倚水而起的白墙灰瓦,以及搭在河上的一座又一座古老的,铺满青苔脚印的石桥。再者是撑着一把油伞的妙龄女子,在烟蒙蒙中,朝着我走来。

自然这是我美好的遐想,曾也无数次的痴恋,但中醒来,还是一朝浮云。江南是诗意的,也是多情的,更是自古君王犹之地。看着浮现眼前的一座座的白墙青瓦砌成的古楼,我又不禁将此与民居又联系起来,这民居是徽州三绝之一。容我大胆进言,这徽州与江南或许就是一个踪迹。也许两者地域分布不同,但相似之处也是颇有几分。笔者对徽州文化的理解知道的甚少,对江南一带也只是略知一二,但是看到二者民居,我就不由自主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熟知徽州文化的学者都清楚,徽州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江南民居同徽州民居都是属于中原文化,在各自的历史领域里,占着重要地位。但他们有着相同的信仰对象和艺术审美情趣,同时在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等方面颇有相似。只是徽州民居等注重于内向,尚祖,所幸的是不同于江南民居分化而不成气候,徽州则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足矣让后人探索学习。但这里并不是指责江南民居,主要其受到的破坏较大,又无第二个徐普来肯花十年光阴来修复。

在这,我对徐普来这位维护古文化建筑的热心人甚是敬仰,尽管在历史上是个贪官,但后期他这一举动,也是功过相抵,受到后人的额手相庆。

徽州民居之所以得以形成生存,主要来源徽商。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约束,和光宗耀祖的驱使,在外地发了财的徽商们,把大把的银两搬回了家乡,围绕着宗祠,建造起一栋栋精美的住宅。房子尽管是各家各户自己投资,但建筑风格却整齐列一,高低错落的马头,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无一不形成。但其内的构造则是相当奢华,砖雕、石雕、木雕都被大量的采用。其外的朴素,其内的奢华,同江南民居相比较,其外几乎是相同,而其内,笔者则认为,是唯美诗意,尽管也有不减奢华,但二者文化的有所区别,历史背景的有所区分,想必给后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有所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何提起江南,就会想起江南的小镇古桥,才子佳人,一番烟雨蒙蒙,千年轮回相浔;而说起徽州,第一印象则是徽州三绝,同为文化深厚,但后人联想的绝不是同江南那般委婉。

但不管如何,二者的历史文化都是中国文学库的精髓,皆不可亵渎玩焉。在历史的趋势下,二者历经风雨的洗礼,在今后将传承着更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其精神。在白墙灰瓦下,我们将继续走着,风雨无阻,直到探索到文化的真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63531/

马头墙下走过的风雨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