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话“虚恭与儒教”

2012-06-19 09:46 作者:陈宣章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闲话“虚恭与儒教”

陈宣章

歇后语:“臀弓出气——虚恭。”臀弓,中医又称后阴、下极、魄门、粕门、鬼门、五脏使;俗称肛门、屁眼、腚眼子;雅称“玉树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暴菊花中的菊花。《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张介宾《类经四卷·藏象类》:“魄门,肛门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藏魄而主气,肛门失守则气陷而神去,故曰魄门。不独是也,虽诸府糟粕固由其写,而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亦为五藏使。”徐大椿《难经经释》:“极,底也;魄门,即肛门也。饮食至此,精华已去,止存形质。故曰魄门,即所谓鬼门也。又肺藏魄,肛门连大肠,与肺为表里,故曰魄门。”

虚恭,屁的雅称。肠道产生、从肛门排出的臭气。明代科考时规定:考生内急,必须领取“出恭入敬”的牌子,凭牌进出厕所和考场。士子们将如厕称为“领出恭牌”,简称“出恭”。出恭即“方便”(不是“方便面”的意思)。虚恭从“出恭”引申而来。文明礼仪之国讲究语言文雅,即使“如厕”,也有许多说法:便旋、行清、更衣、出恭等等,饱含浓厚文化底蕴,将大俗变为大雅。虚恭又称失气。《素问·欬论》:“小肠欬状,欬而失气,气与欬俱失。”《伤寒论·阳明病》:“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

外面阴连绵,已经入梅。说起臀弓虚恭,盖因看康有为《论语注》,感到一股阿摩尼亚的气味。阿摩尼亚的化学成分NH3·H2O(氨水)。《药典》:“稀氨溶液(DiluteAmmoniaSolution):每100ml中含氨10g,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有刺激性特臭,呈碱性反应。对昏迷、麻醉不醒者,嗅入本品有催醒作用。亦用于手术前医生手的消毒,每次用本品25ml,加温开水5L稀释后供用”“功能主治:吸入或口服本品,可刺激呼吸道或胃粘膜,反射性兴奋呼吸和循环中枢。昏迷、醉酒者吸入氨水有苏醒作用,对昏厥者作用较好。外用配成25%搽剂作为刺激药,尚有中和酸的作用,用于昆虫咬伤等。”

康有为说:“圣道不泯,天既诱予小子发明《易秋》阴阳、灵魂、太平、大同之说,而《论语》本出今学,实多微言,所发大同神明之道,有极精奥者。”(《论语注·序》)孔孟之道竟然引出“大同神明之道”,实在是“曲线进入大同世界”,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大同世界”者,每个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相同也。用“周礼”竟然可以“大同”,滑天下之大稽。儒教一词首先出现于《史记》,正式使用于汉末蔡邕:“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魏晋时代,“儒教”这个概念逐渐流行。儒教把孔子学说当成宗教,与道教、佛教并列。但是,“孔子创教”的说法,则始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孔子不但是教主,还是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孔子头上有“政治家”桂冠。春秋战国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到封建社会时期。据记载,周初分封71国。53个姬姓之国中,文王之子16国,武王之子4国;周公后裔6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按照周礼,从周天子、各诸侯国、大夫、士、平民、奴隶都应该安分守己,相安无事,天下太平。但是,各诸侯国偏偏要不安本分;有的大夫、士、文人偏偏要变法;奴隶偏偏要求解放。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为东周。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搞来搞去,周天子自己就灭亡了。孔子如丧考妣,四处游说14年,要复周礼,恢复周公旦时期的历史状态。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周礼代表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诸侯国坚持周礼的都衰弱灭亡了。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的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左传》)。后来剩下七强国,继续改革发展生产的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就是因为他的那套理论不合时代发展洪流。韩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孔子做也想不到,就是秦国统一中国,取代了周朝。孔子是到处碰壁的“政治家”,活着的时候一无是处,是企图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螳臂”。公元前492年,孔子60岁,自谓“六十而耳顺”,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被人嘲笑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听了曰:“然哉,然哉!”孔子自知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实施,却“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的徒子徒孙竟然还说:“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有些人说:“仁就是‘人’。”这是误解。孔子自己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把眼、耳、嘴闭上,把手停止,只剩下两个鼻孔出气。如果再来一个“非礼勿吸”,不是周朝的氧气不吸,马上去见周公。

儒家一贯吹嘘孔子“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说的做人准则,自己却并不是这样。

鲁国大夫少正卯和孔丘各办私学,招收学生。卯多次把孔丘学生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少正卯与孔丘存在利益竞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执政(代理宰相任职仅三个月),上任才七天,立即杀害少正卯。“罪状”:1。“心达而险”(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新);2。“行辟而坚”(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3。“言伪而变”(透彻讲述革新道理);4。“记丑而博”(深知奴隶制腐朽和不稳);5。“顺非而泽”(义正词严的支持革新思想)。如果是“不贤”,孔子为什么不“内自省也”,而要“成人之恶”?这难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和为贵”?这就更加清楚,“仁就是‘爱人’”是误解。孔子口口声声说“复礼”,而且“礼之用,和为贵。”为什么不用“礼”,不“和为贵”了?

最迟从南宋朱熹开始,一口否定孔子杀少正卯。但是,史书记载太多了:1。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2。《荀子·宥坐》:“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3。《尹文子·大道下》:“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正卯。”4。《孔子家语·始诛第二》:“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5。《陆贾新语·辅政第三》:“仲尼诛少正卯”。6。《淮南子·氾论》:“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门人闻之,趋而进,至者不言,其意皆一也”。9。《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10。《白虎通义·诛伐》:“《韩诗内传》曰:‘孔子为鲁司寇,先诛少正卯。’”11。《后汉书·党锢列传第五十七》:“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12。《后汉纪》:“湛曰:‘孔子诛少正卯,为其惑众也。’”“膺对曰:‘昔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诛少正卯於两观之下。’”“昔孔子诛少正卯,以显刑戮。”13。《东观汉记》卷十五:“彼仲尼之佐鲁兮,先严断而後弘衍。虽离谗以呜邑兮,卒暴诛於两观。”14。《论衡·定贤》:“孔子称少正卯之恶曰:‘言非而博,顺非而泽。’”15。《晋书·嵇康传》:“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16。《晋书·范宁传》:“昔夫子斩少正于鲁,太公戮华士于齐,岂非旷世而同诛乎!”17。《魏书·回父鉴传》:“昔孔丘为司寇,十日而诛少正卯。”18。《旧唐书·李义府传》:“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诛少正卯于两观之下”。19。苏轼《东坡志林》:“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或以为太速。”20。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嘉为大奸大憝,请加少正卯之诛,以为欺君罔世、污行盗名者戒。”21。北宋·田况《儒林公议》:“在鲁为孔子诛少正卯刃”。22。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三》:“孔子却莱人,堕三都,诛少正卯,是甚手段,非大豪杰乎!”23。《宋史·刘敞传》:“王制之所必诛,未使即少正卯之刑,已幸矣”。24。《宋史·王觌传》:“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治。”25。《辽史》:“舜流共工,孔子诛少正卯,治奸之法严矣。”26。《金史·本纪第八》孔子为政七日而诛少正卯,圣人尚尔,况余人乎?”还有许多涉及“两观之诛”者。为什么朱熹之流要抹去史实呢?因为孔子诛少正卯理屈词穷,而朱熹之流欲盖弥彰。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利用花言巧语而使人欢喜,这不属于仁的行为。”孔子非常憎恶能说会道的人,他看重做实事,而非巧言善辩。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可是,搞经济发展用花言巧语有效吗?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商鞅、范雎、吴起、韩非等等)哪一个不被儒家抨击?这些法家做实事,搞变法,发展生产,民富国强,却因为破旧习、反周礼,而致儒家切齿之恨。

有人说:“孔子自己不善言辞。”这是胡说八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孔子周游列国,贩卖的那套理论滚瓜烂熟,还会不善言辞?他自己自命“从心所欲”,徒子徒孙说他“真得道之人也”。周游列国就是靠“巧言令色”,卖不出去是因为“不合时宜”。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齐鸣。孔子辩不过别家,就假装不善言辞,给别家扣上“巧言令色”的帽子,再上纲上线说别家只会“文饰词藻”,“不是真正有仁德的人”。

晋国赵简子的家臣佛脍占据中牟(今河南汤阴县境),闹独立。佛脍知道孔子对赵简子不满,就请孔子前去相助。按理说“克己复礼”、反对“以下犯上”,应该拒绝,可是孔子打算应召。子路责问孔子:“我曾听老师说过:‘君子对于自身行为不轨的人是不予支持的。’如今佛脍有叛逆行为,您却要到他那里去,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孔子言行不一,却强词夺理辩白:“对,我说过这话。但是,你不知道吗?真正坚强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薄;真正洁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我不是匏瓜,哪能挂在半空中不出仕食禄呢?”这里,孔子承认自己热衷做官,“出仕食禄”;又把自己说过的话扔在一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卫灵公宠妃南子,风流闻名,传遍朝野。孔子见南子,引起耿直的子路不满,觉得孔子拜到在南子的石榴裙下太失身份。孔子赌咒发誓:“如果我有别的邪念,老天爷罚我不得好死吧,罚我不得好死吧!”孔子为依附权势者不惜自损人格。

孔子看到卫国人烟稠密,学生冉求问:“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应该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求又问:“如果富了,还要怎么办呢?”孔子不加思考地答:“那自然是对他们进行教化。”孔子主张“罕言利”(《论语·子罕》);孔子认为,用对待“义”、“利”的态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孔子先用“利”吸引卫国人,再想“教化”以“义”。他又忘了《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这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也有为这句话辩解的,说是“只不过是孔子作为一个男人一时间的感触,与异性和下人相处很难的意思,并没有多大深意的话语。”也有人竟然据此得出结论:“孔子反而很尊重妇女。”

《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乱臣指主要功臣;“乱”如当时乐章中全篇要旨部分:乱曰,意为“主要”部分。周武王说:“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功臣。”十个功臣中有一个妇女(文王之妻即武王之母,道德贤惠,母仪天下),孔子只算九人。武王之母道德无双,既非小人也非没有教养的唠叨家妇,可是硬被孔子排斥在外,而且神情蔑视:“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一面说“人才难得”,一面因为是妇女而抹杀。

新儒学自称:“不仅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学说,而且与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乃至民主革命学说和共产主义说都是兼容的。”还说: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暨全社会的和谐。儒学无论新旧,换汤不换药。这个“汤”中的阿摩尼亚气味难消。

鲁迅《华盖集·小杂感》:“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是。大抵!”2011年1月11日,总高9。5米的孔子像竖立于天安门以东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新儒学家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51675/

闲话“虚恭与儒教”的评论 (共 1 条)

  • 画笔
    画笔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