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一些国家为何对中国蠢蠢欲动
周边一些国家为何对中国蠢蠢欲动
傅伯勇
近来,中国周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围堵我渔民,造成长达两个月的中菲对峙局面;继而美国又纠集周边一些国家,在亚太地区反复联合军演,造成“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态势;其后在钓鱼岛问题上,在日本中央政府的默许、纵容、甚至半公开支持的情况下,兴起和推动“民间”“买岛计划”……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造成如此局面,可能有几个因素值得考虑。
一是美国重返亚太是一个大的背景。美国认为,“长期看来,中国作为地区强权的崛起将会从各个方面影响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所以,美国做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举措。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些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或者害怕中国崛起受到“威胁”的国家,美国“回来”了,似乎就找到了靠山,就选择了倒向美国怀里的战略,由原来的默契谦让变成现在的肆无忌惮,由原来的和睦友善变成现在的拔刀相向,由原来的小心谨慎变成现在的铤而走险。
二是一些国家故意曲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洋上与中国有“领土纠葛”的国家,往往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故意误读,存在几个观点:管理即主权,先将他国领土通过一些途径,列入自己管理,而后即宣称为拥有该领土主权,如日本对钓鱼岛;将他国固有领土作为争议领土,依靠非法依据,或者编造“依据”和舆论,造成争议领土假象,如印度在藏南依据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将他国领土长期占领,加强实力延缓他国收回,待达到一定期限后,“名正言顺”地称为自己的领土;在争议领土上,开展活动,兴建设施,设置机构,造成领土“拥有”既成事实,如越南在南沙的动作;将他国领土提交国际仲裁,以仲裁结果为准,赢了是自己的,输了自己没有投入本钱,如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前阶段的一些言论;对大陆架、对专属经济区等等概念故意曲解,如日本对东海划线的态度;等等。事实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些都有明文规定,只是这些国家故意曲解罢了,目的是想占有这些领土,从而掠夺这些领土的资源而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三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宽容置若罔闻。为了赢得休养生息,赢得发展机遇,中国提出了“韬光养晦”,在领土争议上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在诸多问题上,讲对话,讲合作,讲共赢,动口的多一些,忍让的多一些,妥协的多一些。这一战略本身没有错。养晦不是没有“光”,而只是“韬光”;“搁置”只是暂时放一放,不是没有异议,更不是放弃。但是,“老虎不发威,当成病猫打”,面对中国的善意与宽容,一些国家置若罔闻,认为中国软弱无能,视为投鼠忌器,视为胆小怕事,对中国进行误判。在对领土上的不当诉求上,咄咄逼人,得寸进尺,凶相毕露。
四是中国国内存在一些隐患。十八大将至,中国总体要“内保稳定、外求和平”。但正因为如此,一些敌对国家、敌对组织和敌对势力才兴风作浪,不遗余力。所以,中国今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世维会”、“西藏流亡政府”等民族分离主义组织兴风作浪,活动猖獗,里应外合。一些持不同政见者,通过多种途径,传递各种不良信号,蛊惑民众,混淆视听。换届期间,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在个别地方显现,一些人图谋不轨,惹是生非,制造乱象。在社会转型期,一些腐败问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对我们的事业造成了恶劣影响,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人心离散,凝聚力受到了严峻挑战。“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所有这些,都给周边一些国家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由于有这样一些因素,周边一些国家就误判中国的国家意志,而自以为是地认为挑战中国的底线的时刻到了,就糊里糊涂,蠢蠢欲动。“蚍蜉撼大树”,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鸡蛋碰石头,必然会头破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