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说《老子》1-5章

2012-04-21 12:28 作者:袁一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朋友留下您的宝贵意见!以便做进一步完善。感激不尽!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一切可以用语言文字能描述的道,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一切可以被命名的,都不是恒久不变的名称。(但是如果不用名称来区分万事万物,就无法剖析其中的关系和道理了,道也将会很难传播。所以真正的大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事物还没有出现时的状态称作“无”;事物幻化出现时状态称作“有”。从无的立场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的立场揣摸道的端倪。站在有欲望和无欲望两个方面思考祸福、得失,从而获得真空妙有的智慧。“有”和“无”同生而共存,其实是一会事,但又不能不把它们分别来称呼。玄妙啊!玄妙的转变,转变了又转变,这就的天地万物一切奥秘的总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的美丑和善恶,是因为人们根据本性的喜好比较产生的。有和无相互转化,难和易相互形成,长与短相互现量,音和声相互谐和,前和后相互接随,这是恒常的道理。所以,有道人,用不滋事的态度对待世事,用不言语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的兴起而不夹杂自己的主管倾向,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恃。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也就无所谓失去了。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贤士,百姓就不会为了“名”而争斗;不以珍贵难得的财物作为衡量富贵的标准,百姓就不会为了“利”而劫掠偷窃;不显露引起贪心的事物,百姓的心就不会被迷惑。所以,有道的人治理国家:使百姓的心灵保持虚静,让百姓衣食无忧;减少百姓的竞争意识,强壮百姓的筋骨体魄;常常使百姓没有伪诈的智巧和贪婪的痴想。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能轻易造事,这样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大道无形,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是万物的祖宗。他消磨自己的锋锐,排解自己的纷扰,调和自己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但又似乎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它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对万物无所谓仁慈和偏,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扎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对百姓无所谓仁慈和偏爱,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草扎狗一样,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是像个风箱吗?空虚但没有穷尽,越鼓动风就越多。知道的东西多,规矩制度过于繁杂反而让人困惑,难以施行。不如保持虚静守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23725/

新说《老子》1-5章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