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二篇
(一)出名的方式
这样的社会,出名的方式仿佛已经很多了,出名后的好处,仿佛也是很多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祖宗的法宝,那是不会错了的,况且社会已经这样的进步了,为了一个“利”字,该用的能用的办法,自然是无不用其极。
大家都是明白的实在的人,赔了本的买卖谁都不愿去做,就连做慈善也要先看好行情,再圈好了地,选定了对象再去做。不过,好像有点风险了,不小心在什么网上“晒”了一下包包,叫大家知道了是谁的干女儿,臊脸是难免的。有点想不通,女儿还是“干”的,到底什么意思嘛?不是我们爱联想,搞慈善先把自己干女儿搞出名搞富,还到处的宣传,穷孩子们不联想一下说不过去的呀!
现在看来,出名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办法,似乎是参加超男超女、某某秀某某大道之类的电视节目。反正一副臭皮囊,爹生娘养就,拾掇拾掇就能上。不过,也很可惜了,现在要上这类节目,还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所谓收获越大付出就越大。但如果大到要付出生命时,是不是该考虑考虑成本核算了?比如,王贝的美容之死。
如果回头看看那些站在什么讲坛上的学者专家们,要安全得多。虽然小时候白天黑夜的背诵《论语》和《三国演义》,但至少没有生命的危险。费了一点脑神经,不用担心挨刀子削骨头。只要认真一点,就那几本书,用不了几年都能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如果能参杂一些警示名言,人生感悟,再讲得声色俱厉,想办法弄来一顶专家学者的帽子戴上,说不定还能参加山顶湖畔上的论坛,好处自然源源不断,再不用辛苦了。
时代确实与时俱进了,一本《论语》整出一批专家,一个和尚满世界宣传自己是寺院的CEO,与先前躲在屋子里拼命钻研的学者,藏到深山里修炼的出家人不可同日而语。一边讲着醒世厌世避世的名言,一边收着大大的钞票,一边跟舆论的记者眉来眼去,一边极言否定着什么,“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行情就是这样,如果你不信,看看那些电视里耍把式的明星人物,真是不服不行,真正验证了那句话:行行出状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如果还有人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之类的话,只能说你已OUT了。
(二)历史的谎言
年轻的时候很有点崇拜诸葛亮、关羽,后来读了几本书,崇拜少了一点,但还是佩服他们的卓越才智和忠勇。现在却有点茫然了,人还是那些人,却怎么有些看不懂了,产生了一些叫人毛骨悚然的想法,比如想到蜀汉的灭亡实在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这样的想法虽然不会挨打,引来一片骂声是肯定的。
就历史给予的荣誉来讲,诸葛亮远远高于萧何,已然超凡入圣,成了神仙了。但就历史功绩来讲,萧何辅佐刘邦治理小小汉中,制器械、储粮草、收士卒、举贤能,两年兵出陈仓,四年而定天下,彪炳史册,“月下追韩信”已成典故。诸葛亮治理的蜀中,其地域广于萧何之汉中,凡近二十年,除李严,杀马谡,拒魏延,六伐曹魏,导致国力一年不如一年,最后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悲惨格局。人们津津乐道的七擒孟获,还有人怀疑其真实性,就算有七擒,也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美国式的思想,有本事打曹魏试试,六次里赢了半次,遗笑方家啊。
实际上,刘备留给诸葛亮的还是一个比较雄厚的文臣武将班底,倘若能卧薪尝胆,爱惜民力,发展经济,假以时日,当不会落得身刚死国已灭的境界。
时势造英雄,其实英雄也能造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