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朱钜彦学草书

2012-04-13 14:08 作者:hxl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朱钜彦先生自1998年开始学草书,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

草书,潦草字,汉字的一种书体,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代表作有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

朱钜彦先生学的是狂草,临摹的是张旭和怀素。朱先生对草书的倾心,可以追溯到他早年去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次参观,被毛泽东的草书手稿牢牢地吸引住,久久不想离去,产生了一种向往,一种思慕:“我也能写一手这样的草书那该多好!”而真正下定决心学草书,那是在1998年――他66岁那年,他忽然发现自己沉湎于牌桌和钓杆,实在有些无聊,他要把早年的“向往”和“思慕”拾起来化作现实――说干就干,就这样,他立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到“学习草书”上来。

朱先生,军人脾气不改。从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考入“炮兵学校”,到1964年转入地方,前后当过13年兵。在他的头脑里装进了不少的“军事知识”、“作战方略”。他学草书,用的就是部队里学到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他买来一本10来公分厚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平凡社合编的《草字编》,将里面1087页上个草字,逐个“击破”――他坚持每天学会一个或者二个草字,全天候地用笔在纸上写,甚至走路时用手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坐下时拿自己的右手在左手的手掌上写,晚上睡到床上则在自己的大腿、肚皮上写,一天到晚,就是入睡到了乡,他还是不停地在写,一天24小时他几乎没有一刻不用于“每天一个或者二个的草字学习”上,在《草字编》中每个汉字都有10来种草法,他挑出自己喜的一个、二个,就上百遍上千遍地练,一直到烂熟于心,再进入第二天的“击破”……

朱先生从此“百事不管”(家务事统统交由他老伴操持),他“集中优势兵力”一心一意为学他的草书。一个原先在麻将桌上度光阴,于塘埠头靠垂钓挨日子的清闲老翁,从此一天到晚,神秘兮兮的,钻进那本《草字编》里,专心致志搞他的“各个击破”。

当从钻进《草字编》那天起,朱钜彦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他兴趣爱好变了,着力方向变了,生活内容变了,精神面貌变了,武人一下子变成了文人。他在家里专门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斗室”――一块完全属于他一个人的领地,大量地积聚文房四宝、书籍资料,他自己到处购买,他儿子也替他买,充实他的斗室。他向家人宣布:“非必要,谁也不要来烦我!”关进了斗室,他“闭门造车,自娱自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狂草这东西,笔意奔放,体势连绵。一旦钻进去,其乐无穷:狂草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狂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狂草的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

日子一天天飞逝而去,朱钜彦先生案头有着余个草字的那部《草字编》,学会一个少一个,翻过一页薄一页,随着时光的推移,朱钜彦掌握的草字量日益增多,随着草字量的增多,他获得一个飞跃又一个飞跃,他渐渐地能读懂张旭了,能读懂怀素了,能读懂余任天了。张旭、怀素、余任天,是他的最崇拜的心中偶像,最崇敬的草书大师。余任天是朱先生的大姨夫,大姨夫的字画,他很早就有接触,大姨夫的草书独树一帜,以草入画,朱钜彦心向往之。前人说学好书法“三分字内,七分字外”。学好书法,字外的功夫很要紧。朱钜彦在勤奋临摹法帖的同时,广泛阅读相关书籍,什么儒、释、道,什么文、史、哲,他都读,尤其是书法史、艺术史论方面的书刊,他读得更多。每日刻苦临摹张旭的《古诗四道》,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临摹怀素的《自叙帖》……

张旭史称“草圣”,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张旭之狂草,“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笔法,并称“颠张醉素”。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他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他又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临帖学字,更临得先人的为人,学得先人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知识的充实,内含的蕴藉,让朱钜彦手下的草字更富底气,更显功力。2003年,他的草书作品入展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全国书画小品展》;2004年3月,加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成为协会的正式会员;2006年,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同意吸收他为协会会员。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9369/

朱钜彦学草书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