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罗宾汉‘(学习李敖)’

——纪念李敖,学习李敖,思考李敖(五)
-
鲁迅、柏杨、李敖,三只箭簇齐齐射向东方古国“封建余毒”的靶标。(“射天狼”者方可为国手)
※※
李敖自称“文化罗宾汉”
(注:罗宾汉为英国传奇人物,江湖侠盗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写作本身在当代也是“一部神话”
(鲁迅说翻译有“盗天火”给人间的性质)
※※
李敖最精彩的部分应是“国骂”……
※※
有一个还没被现实、物质的泡沫……所吞噬的作家。
※※
李敖使我们想起风流六朝人物,刘伶醉酒、阮籍猖狂,……
※※
“革命者求助于哲学,改良者求助于科学、商业和工业。”(帕斯)此语可解释为何说李敖是时代之革命者。革命过后才是改良,但无革命的彻底与扫清,谈何改良的成功?
※
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李敖是台湾社会的一面“多棱镜”。
※ ※
但晚年(60——80岁左右)的李敖写得很尔雅,而且越来越古意及尔雅,文白杂陈很耐看,直追明清和民国文人笔调,他说还要写一些“浮生杂记”,突破以前的“有板有眼”、太正经的写法,再次“千山独立,千古一人”……
※※
我个人有时阅读中感受“心交神驰,千载一时”(明代 吕坤)
※※
李敖身上有“嬉皮士”的影子,这与那个他们经历的时代有关(60年代美国青年的“嬉皮士运动”波及西方,它有颓废影子,但以反抗精神为主,一种先锋文化观念),那个时代“嬉皮”是对西方资本固化以及人的浮游无可奈何的幽默、调侃、愤怒、发泄……。
※※
热爱李敖的人,送别他不要流泪,他是硬汉(像海明威一样)、硬骨,真正的叛逆者,生前说要把他的尸体送给医院做医学解剖,剩下的骨架就立在那里,立成不屈的人的形骸,供大家参观。(彻底的唯物精神)(想及庄子的鼓盆而呼)
※※
人们认为李敖属于传统时代、传统文人,甚至有旧时代文人的毛病,说对了一半,他们忘记李敖时时提醒的,那个旧时代还“尾大不掉”呢(!)
※※
鲁迅写了一部《狂人日记》,
李敖用一生续写了一部“日记狂人”。
※※
一个汉语真话的“拯救者”——
※ ※
李敖说他后边“站着十万古书”。
(批判精神的底气、来源)
※※
反战作家海明威生前和逝世后,美国和西方的许多小报,都以花边新闻炒作他,把他与酒、与女人、放荡生活、与精神错乱、与毒品等联系在一起,以增加销量,真伪莫辨。……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流言蜚语与真正的“硬汉作家”、反战作家、迷惘一代的文化代表者又有什么关系?
※※
“凡是我不了解的现象,我总是勇敢地迎着它走上去,不被它吓倒(李敖)”
※ ※
很多网上信口批评或谩骂李敖的人(李敖不是不能批,“奇文共欣赏,异议同与析”,一个作家谁都可批),为何自己不好好写几本书,以证明自己更行?或认真写一篇有理有据有观点的3000字、或5000字文章呢?写不出?
唉,歌德说,“文艺界的不幸,在于没有人肯欣赏已经创作出的最优秀作品,每个人都想由他自己重新创作”(“颠覆”思维)
※※
台湾需要一个斗士,于是斗士产生了。台湾需要一部神话,所以神话产生了。
※※
“这世界将毁于黑白不辨,善恶不分”(忘记了是谁说的名言)
※※
许多喜欢李敖的读者觉得他比自己的亲友还熟悉,“非亲却似亲”,原来是“意气相投”、道心切近,这些读者很多是中规中矩的人,可是他们却喜欢上一个“怪老头作家”,这个老头会表演从小丑怪物到天使菩萨的一切。
※※
歌德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真正繁华灿烂,必须要有才华人物、甚至天才人物出现,并要首先为这些人物的出现准备好土壤(没有土壤一切落空)
※※
李敖离去了,但关于李敖的争论刚刚开始。
※※
就像鲁迅离去时,关于鲁迅的争论刚刚开始(并永远在开始)。
-
(之五)
201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