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大夏颂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距今约4000载。史书有载,世袭肇始矣。世人多以为,此朝以部落联盟为邦,或以酋邦为国。礼器为青铜为玉。年代大抵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相续471载。此有夏,华夏之谓自此始矣。)
题记:
煌煌大夏五百载,自启至桀禅让繁。
黄帝后裔征伐起,王城曾经几度迁。
姒姓由此肇华夏,栉风沐雨四千年。
苦难中华砺中华,沧桑回眸弹指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
当阳翟城①的第一缕晨曦泛起,
夏启②刚刚脱去血染的战衣。
此时却无一丝睡意,他莫名地回想
父王大禹端坐在两轮车上
那疲惫的身影,那紧皱的双眉,
还有那嘴角边
不易觉察的微笑的涟漪,
就知道泛滥的洪水,
从此安静地在大地上
划过一道悠美的弧线,
注入九州的血脉,神奇地浩浩东去……
荒芜的田园开始了新的播种,
苦难的族裔开始了繁衍生息!
//
也许是追逐太阳的脚步,
也许是遵循上天的旨意,
也许是能够远离戈矛厮杀,
也许是寻找更丰美的土地,
也许是星辰的指引,
也许是城池的毁弃,
也许是为了梦想中辽阔的家园,
也许是为了演绎一部宏大的历史正剧,
大夏的踪迹由阳翟到安邑③,
由安邑到斟鄩④,
将历史的目光不断流动、迁徙。
//
在一个炙热的夏日,
大禹选择涂山⑤,
相约诸侯为同俦,
在卜形裂纹的昭示下,
将族裔的向往高挂心头----
假借蝉⑥的鸣叫宣示上天的忠告,
夏、戎、狄、蛮⑦,化干戈为玉帛,
铸九鼎,定中原,立九州。
天下闻风擂鼙鼓,
人心所向聚金瓯。
//
先祖大夏,
有时步履踉跄,
有时脚步从容,
踏破斧钺铮铮的漫漫征途。
在悠长的岁月中,教化子民,
耕耘家园,开疆扩土;
在苍苍烟云里,引领族裔,
叩问苍天,参悟星斗。
每一步,都流淌成血泪的河,
每一步,都将历史的坐标
抬升到新的高度。
//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⑧
莽莽丛林间,一张张生动的脸上,
不停地滚落如雨般的汗珠,
锐利的目光投向蠢蠢欲动的猎物。
和煦的阳光照耀在碧蓝的河畔,
披着长发的女人
在精心地挑选心仪的贝壳、河蚌。
荆棘漫生的山丘下,
坦胸赤膊男子的手中,
石斧在铿锵作响。
植物的种子在刚刚开垦的土地上韧性地招摇,
远处呱呱坠地的婴儿,
那一声声啼哭,格外清朗、嘹亮。
//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⑨
茅屋边的小溪汩汩潺潺,
晨起的女人,在陶锅下生起了袅袅炊烟。
溢满笑声的小屋里,
绽放起花瓣儿一样的笑靥。
少康中兴,煌煌大夏,
让天下子民的心中,
开始生长美丽、祥和的家园!
//
邙山苍苍,伊洛水悠悠,
大夏选择了斟鄩,
就选择了壮丽的河山。
在大夏,问斟鄩,
三百九十七载春秋里⑩,
有多少次,在龟甲上刻纹记事,
祈祷神祇,高筑祭坛?
你那庞大的城垣⑪,
曾经凝聚了多少奴隶的血汗?
壮阔的九州大地上,
是否仍有血光戟剑?
在幽暗的作坊里,
你那高贵的王爵⑫经历了何等的淬炼?
是否带着无数的迷茫在叩问苍天?
绿松石龙⑭,你大夏人的图腾吗?
是献给先祖的祭品,
还是引领大夏先民像龙一样,
铸就煌煌大夏,
书写华夏的壮美诗篇?
//
大夏,
尽管你没有给后人留下可读的文字,
一个能铸造高贵典雅青铜礼器的国度,
一个能设计出庞大精妙城郭的国度,
一个开启了商朝文明的国度,
一个萌芽了殷商甲骨文的国度,
已经在华夏后裔的骨髓里,
生长出了一部史册,
郁郁葱葱,悠长千古!
//
大夏,在古老的东方,
写就了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史书,
高贵,温厚。悠悠九州,
从此有了自己恢弘壮丽的名字---华夏!
这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啊,
这个响亮而高贵的名字,
我们共同拥有!
注:
① 阳翟:夏朝的都城之一,在今河南禹州,为《史记》记载中夏启的都城。
② 夏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
③ 安邑:夏朝都城之一,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东下冯遗址。
④ 斟鄩(zhēn 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⑤涂山:俗名东山,是位于安徽省怀远县的山峰,在怀远县城关镇东南3.5公里,淮河东岸,与荆山隔河对峙。相传早在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
⑥蝉:“夏”的上古文字。
⑦夏、戎、狄、蛮:据史料记载,是当时夏朝的主要民族。
⑧“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弹歌》,选自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本诗中用其意。
⑨“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选自《诗经.郑风》。本诗中用其意,推想那个时代抑或有此情此景。
⑩夏朝在斟鄩建都,自太康始至夏朝的最后一代后(那时的王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夏桀止,为397年。
⑪庞大的城垣: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升先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洛阳偃师市翟镇乡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自此,新中国三代考古学者对这一遗址进行了40多次发掘。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表明,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这个遗址就是夏都斟鄩遗址。
⑫王爵: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一。
⑬鸟首玉: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一。
⑬绿松石龙: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