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儿童节——写在丁酉年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

“三爷,六一儿童节,送给我什么礼物呀。”前几天,二哥聪明调皮的小孙女玥儿到我家玩,向我讨要节日礼物。
“送你什么呢,让我好好想想。”想了半天,我也没能想起一件特别满意的礼物来,到是想起了我自己儿时的六一儿童节。
儿时,我是生活在陕北农村的一个普通孩子,通常六一儿童节大抵是在麦收时节度过的。儿童节便总跟麦收有关。记忆中的儿童节有这样几种情景:
联欢是轻松快乐的情景。倘如六一赶不上麦收,学校便要组织联欢会庆祝节日。舞台便是教室门前垒起的土台子,节目有小合唱、表演唱、朗诵等,好象是四年级那年,我班准备的最好,节目多、质量高。参加小合唱的8位同学都化了汝,戴上了红领巾,换上了干净的白褂子,唱的很整齐、很有力量。朱双锁同学表演的山东快书《奇袭白虎团》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是最出彩的一个节目。我们几个最没有文艺细胞,不会唱不会跳,可老师非让出节目,没办法,我便根据看的电影编了一个“捉舌头”的节目,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演小品了。柴班当坏蛋,躲在一个大竹扫帚后面,伺机进行破坏活动,我和方尚喜当英雄,头戴柳条编成的帽子做掩护,一个手拿木头盒子枪,一个手握手缨枪,装模作样地在台上走了几圈,后发现敌情,对上暗号,两人走到一起,耳语了几句,说时迟,那时快,迅速向坏蛋冲去,一句“缴枪不杀”后,胆小如鼠的坏蛋很配合地举起了双手,耷拉着脑袋走了出来,被我们押下台去。节目谈不上好坏,不过下面照例会掌声一片。因为有老师带头鼓掌,大家都要跟着拱托气氛。
联欢会好象与麦收无关,其实不然。联欢会后,还要开一个动员会,校长要做动员报告,说一些诸如明天我们将要奔赴麦收第一线,同学们要向贫下中农学习,积极劳动,提高警惕,防止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保证颗粒归仓,同时注意安全此类的话。
站岗是光荣自豪的情景。为了防止个人沾公家的便宜,保证集体财产不受损失,每个进村的路口都有学生站岗护村,三、四个人把守一个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麦子都要没收。那时小学生都想做小英雄、活雷锋,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比大人还紧。天刚蒙蒙亮,就到岗就位。六一时的农村,早晨很凉,白天很热,孩子们没有几件衣裳。早晨往往是光着身子穿一件棉袄,下身穿个裤叉子,脚蹬粘了很多层的塑料凉鞋。吃早饭时再换上背心。饭也是轮着吃,生怕漏掉一个可疑分子。不管是单独去拾麦子的老婆婆,还是回家时从路上拣了几个麦穗的劳力,先交公才能回家。有时说服不了,就上去抢。个别不讲理的或拾了一整天麦子的,是不请愿把劳动所得交公的。拉扯之中,免不了弄破鼻子、擦破皮的。这样的同学会被评为护村小标兵,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个人虽然受了点伤,也是很光荣、很自豪、很骄傲。方尚爱还因为被别人打肿了脸当上了班长。(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拾麦子是又苦又累的情景。如果没有护村任务,便回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主要任务便是拾麦子。那时就有竞争了,十多个小朋友在一起拾麦子,总想争第一,看谁拾得最多,当个好孩子。再说还能计工分,也算是给家里出力了。这当然要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怕苦、怕累、怕晒是拾不多的。一个麦假下来,本来就不缺少阳光的农村孩子们的脸上颜色又深了一层,细嫩的小手上划出许多黑道道,指甲周围生出若干的肉刺。有时拾的不如别人多,便动起歪脑筋打起坏主意。趁别人不注意,从捆好的麦个子上抽一把,再弄的乱一些就当成自己拾的了。有一次我刚抽出来一把,就被别人发现,真是太丢人、太没面子了,脸一个劲地发烧,如果照照镜子准会臊的红一阵紫一阵的。
儿时的六一儿童节,在农村算不上什么大节日,孩子也大多不是独生子女,得到一件礼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不过麦收期间劳动强度大,吃的会比平时好一些。烙个烙饼、炒个菜、煮个咸鸡蛋,都是有可能的。这样说来,儿童节也是舌尖上的儿童节了。
儿时的儿童节虽然苦点、累点、穷点,但回想起来还是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