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勇军:民众诉求咋成信访“销号”生意?

2017-04-12 16:22 作者:网络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国家信访局原副局长许杰仅在修改信访数据、处理信访事项方面就受贿550多万元,其下属来访接待司二处原处长孙盈科收受百余地方信访干部钱物520多万元、六处原处长路新华收受114名信访干部和两名上访人员钱物130多万元,就连从河北省邯郸市信访局借调到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的李斌也靠此敛财30万元。(4月9日 中安在线)

在众中眼中,信访工作是一件苦差事。要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回去,不仅要有好态度,还要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以及对民生政策的掌握了解。而且,信访工作考核重,压力大,甚至是“一票否决”,尤其是应对上级的考核,地方政府更是不敢怠慢,使出了“八仙过海”的本事,软硬举措齐上阵,尤其是在特殊敏感时期,对上访人员可谓围追堵截,花样百出。

不得不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信访考核好成绩,也是蛮拼的。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人直达中央信访,给地方丢了脸,影响政绩考核分数,给官员仕途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许杰为首的信访局官员便有了生财之道,凭借能给地方政府“销号”的权力,地方政府不得不把他们当“老人”一样供着,不断向他们行贿。在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间,居然有114名信访干部向许杰等人行贿,人数之多,金额之大,足以令人瞠目。

从初心来看,信访干部行贿,主要还是为了一个信访好成绩,本无可厚非。但是,信访工作的初衷就是化解群众诉求,畅通群众声音,给群众发言的权力,采取“花钱免灾”的行贿做法,不过是地方官员保自己“官帽”的下策罢了。不在基层接访、社会治理、处理矛盾方面下功夫,而在国家信访局非法“销账”,注定是一场徒劳,还会由此将群众反映诉求通道堵塞,使“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倒逼群众采取更极端方式表达诉求,给社会带来更大负面影响,让地方政府为之付出更大代价。

虽然,在此次事件中,以许杰为首的信访腐败官员受到了处罚,付出了代价,向他们行贿的相关省份也被曝光。但是,此事还没完!那些被非法“销号”的信访件,如今进展如何,涉事群众的诉求是否得到妥善解决,还需要相关部门梳理清楚,一一解决到位,防止那些久久得不到解决的诉求演变成社会恶性事件理由。

群众的诉求更像是一封“举报信”,是倒逼地方政府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催化剂”。地方政府应该用客观的心态来对待,以法治为基础,以在最基层解决问题为目标,将信访力量“下沉”,尽量让群众的诉求在家门口解决。如果真是这样,群众还有必要上京信访吗?所以,信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治理,而不是在上层投机“销号”。否则,有了“销号”需求,又怎能不滋生“销号”市场,让许杰等人从中谋利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9174/

勇军:民众诉求咋成信访“销号”生意?的评论 (共 6 条)

  • 雨袂独舞
  • 鲁振中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白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