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正红

第九章-招教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固防不固心。老板一味在外围大作文章,而不积极推行仁政。为赶货,超负荷加班,使其员工苦不堪言。
冷雨凄凄急于走,桃花无力笑春风。受跳楼事件的波及,辞工的人员人流如潮。
林燕家人强烈要求要对尸体解剖认证,怀疑林燕的死定有隐情。经过解剖,人们顿时傻眼了。林燕已怀有三个月身孕,家人非常恼怒,一定要揪出幕后黑手。公司陷入一片恐慌。
马科长借故回家修缮房屋,请了一个月的假。老板很恼火,当下正是非常时期,都想置身事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司法部门对胎儿化验鉴定,DNA样本和本厂的血样进行比对,发现婴儿DNA和马科长的高度吻合。警方随即展开追捕,一定要将嫌疑人绳之以法。同时,一路警方前往胡奎家乡,对胡奎的家庭及社会背景深入调查,希望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胡奎的父亲不务正业,号称“三胡”(胡吃、胡喝、胡来),嗜酒如命,早年妻子不得已和他分手。胡奎在父亲的打骂声中,畸形成长,造成了偏激的性格。这也正是导致胡奎自杀的正真原因。
警方在马科长的老家找到了他,马科长已经畏罪自杀。一切线索戛然而止。
老板也因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委托代理律师积极配合林燕的家属,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法院下达传票,因公司迟迟不能交货,严重违反合同约定。老板闻讯,极度昏厥。屋漏偏逢连夜雨,横祸双至。老板一再叮嘱律师,先处理好林燕的后事。即使倾家荡产,也要赔付到位。也只有这样,才使自己少受良心的谴责。
杜鹃接到母亲的急电,回家参加招教考试。杜鹃欣喜若狂,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飞鸟入林,游鱼归海。教育才是杜鹃大展拳脚的舞台。杜鹃紧急和贾仁商议,赶快收拾行李赴家赶考。贾仁很支持杜鹃的想法,单靠吃青春饭不是长久之计,找个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强。何况在这繁华的都市,套路太深,一不留神陷进去,再回首只剩悔恨。教育是一片净土,与世无争;教育是神圣的职业,功德无量。
杜鹃归来,正直二哥大婚在即。女方叫阿兰,短婚未育。阿兰和二哥年龄相当,虽然听力有点问题,可二哥不在乎这些。阿兰是外乡人,是一个远方亲戚介绍的。家人对此深信不疑。
在农村,像二哥这样的大龄青年结婚,都是兵贵神速,说好就结婚。省去中间诸多繁琐的环节,不需要三媒六证。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只要把钱准备停当,随时就可结婚;也不用请教阴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哪一天都是好日子。
婚事还没办,阿兰就来了。阿兰很勤快,争着干家务,每天天不亮就把饭做好;阿兰也把二哥拾掇得亮亮堂堂,二哥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阿兰待人接物,招待应酬,样样精通。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家人很高兴,这是打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阿兰既知书达理,又善解人意。
特事特办,一切从速。二哥大婚那天,阿兰执意不让买“三金”,也不让婚纱拍照,只让通知亲戚及近门,象征性地摆了几桌。阿兰一再规劝,避免铺张浪费。阿兰的父母因种种原因,没有当场,委托媒人一并祝贺。
二哥婚事已办,杜鹃全心备考。贾仁形影不离地陪伴,给了杜鹃无穷的信心和力量,这让杜鹃甚是感动。这次考试以笔试为主,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科。杜鹃一点也不担心,考试内容和自己的专业接轨。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无畏风浪高或低。杜鹃坦言,如果不出意外,自己必能高中。
考试一切进展顺风顺水,只待静候佳音。
等待的日子很漫长,有难熬。杜鹃三天两头往教体局门口跑,想第一时间看到张榜公布的名单。
盼得心急火燎。等得望眼欲穿。杜鹃没有接到通知,别人陆续去体检。难道天有不测风云?杜鹃坐不住了,亲自到教体局查看名单。这一看,杜鹃如坐针毡,急忙到办公室询问缘由。
“老师,我的名字分明在上面,可我没有接到体检通知?”办公室一位姓王的老领导接待了她。杜鹃浑身哆嗦,在办公室不停地走动。
“哦,有这等事?我查查看。”
王老师经过认真比对,发现外面榜上的确有杜鹃的名字。王老师一脸纳闷。
“王老师,会不会有人冒名顶替?”杜鹃疑虑重重。
“看你说的,绝对不会!”王老师斩钉截铁地说道。
可能是杜鹃的一席话提醒了王老师。王老师又对照每个人报名时登记的身份证号码,这一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哦,是这么回事!有人和你重名重姓。”王老师站起身,拿着名单让杜鹃看。
“真对不起,是我们工作失职,我马上更正过来。”
“没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谢谢你,老师!”
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杜鹃拜别老师,驱车往家赶。杜鹃想第一时间把这天大的喜讯告诉贾仁。
喜上眉梢,好事成双。迎接杜鹃的将是无限春光……
(张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