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不应被“跑路”,中国经济下行是客观现实
近日,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准备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建汽车玻璃厂。伴随这则消息的,是曹德旺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达了对在美国投资的看好,并且称在中国从事制造业,“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由于这则新闻扣合了当前各界对中国营商成本过高的认识,引起媒体广泛报道。网络把他的观点传播开来,大众才第一次惊讶地发现,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一步步被美国赶上。中国这一制胜法宝,如果被科技实力更加强大的美国赶上,那么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极大的危机。
70岁的曹德旺是中国最大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人民币(约16亿新元),被誉为“中国首善”。 今年10月,福耀集团投资的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工厂在美国俄亥俄州竣工投产,该项目投资6亿美元(约8.6亿新元),加上2014年福耀玻璃已在美国投资4亿美元生产汽车玻璃,该集团在美国投资已高达10亿美元。
曹德旺在美国大手笔投资以及他对国内企业经营环境的抨击引发舆论热议。“曹德旺要跑路”“曹德旺认为中国经济哀鸿遍野”“曹德旺说中国除了人便宜,啥都比美国贵”等网络文章持续刷屏,迫使曹德旺几次向媒体澄清他没有也不会“跑路”。但曹德旺指出的中国企业成本高、税负重等问题,却引起很多人尤其是实体企业界的共鸣。在他的一系列回应中,有两句话让人特别印象深刻。第一句是:“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我的朋友说我应该把嘴巴闭起来,我就是太直率了,最近遭了不少骂。”第二句是:“难道我一定要把形势说得一派大好,大家才开心?我实事求是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批判我,说我对中国经济太悲观。”正是因为这两句话的存在,使得曹德旺投资美国的举动,超过了一般性的经济意义,而具有了社会和文化价值。
真正让曹德旺在网络上火起来的,却是关于他“要跑路”的消息。事实上,这一消息没有任何根据。且不说曹德旺并没有所谓的“跑路”,如果一名企业家面对镜头谈了一下自己对制造业存在的问题的理解,以及一次正常的海外投资,就能“推测”出中国企业家在中国已经待不下去了,甚至对整个中国经济都不再抱有希望,这种思路不仅是对现实的曲解,也是对企业家的不尊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是客观现实,但我们也在努力找问题和想办法,通过密集推进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果草率地判定中国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认定中国经济必然陷入困境,不仅缺乏依据,有捕风捉影之嫌,也显得过于悲观。
不否认问题,但也不应过分夸大问题,在看到问题的同时,首先要厘清中国经济的总体形势,牢牢把握大局,坚定发展的信心。应该说,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以后,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将持续向稳向好。归根结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要实事求是地找问题,更要满怀热情地解决问题。对那些有问题意识、愿意谈问题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社会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更关键的,是以积极的态度从他们的声音里洞察有价值的见解,而不是一味将其与困难和放弃联系在一起,受悲观倾向的影响,自己就丧失了斗志和迎难而上的决心。
曹德旺不应被“跑路”,中国经济下行是客观现实的评论 (共 11 条)
- -陛-下- 审核通过并说 我就是不让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