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诗歌理论
古体诗中的特殊意象(四)
平安
4、愁苦类。
愁苦类的诗是指表达忧愁、悲伤之情、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的诗。那么,愁苦类的诗都有哪些特殊意象呢?
(1)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和愁丝连在一起的,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佳句被人们传诵和引用,就是诗人把水同命运无常的感慨与哀愁紧密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人生苦短,愁苦无尽的思想感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和水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李煜的《虞美人》中的著名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愁绪比作江水,江水有多长,自己的愁苦就有多长,形象生动,感染力极强。
(2)梧桐。
梧桐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有“无凤凰不栖”,的传说,古代传说中的古琴都是梧桐木做的,它的干直叶大,雨水打在上面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这对于思亲怀乡之人是会触景生情的。因此古代诗人常常用它表达凄凉悲伤的情感。
多情词人李清照夫妻恩爱,感情甚笃,婚后过着浪漫的生活,可是,丈夫过早地离开她 ,使得她的后半生无比的凄凉,她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留下了千古佳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还有,元人徐再思写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描绘了梧桐的叶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是通过梧桐的落叶来写自己的凄苦愁思,被人们称道。
(3)猿猴。
传说,动物中 猿猴的叫声是最凄惨悲凉的,所以,古代诗人词人常常借助猿啼来表达悲伤的感情。这一类的诗句不少,例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
(4)杜鹃鸟。传说,鸟类的叫声中,杜鹃的声音最是凄惨,它教的时候,整个口腔都是红的,远看就像是在流血,所以有杜鹃滴血的说法,说起杜鹃,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为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整日啼哭,直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其声哀怨凄悲,行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这一传说让多愁善感的诗人词人们牢牢记住了,并用于自己的诗词中,于是杜鹃鸟便成了凄凉、哀伤、痛苦的象征。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就是借杜鹃鸟的凄惨叫声来表达哀怨凄凉的思想感情的。
(5)斜阳(夕阳、落日)。
这一意象常常用来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的思想感情,是因为古代诗人词人常常过着羁旅的生活,落日说明一天结束了,有家的人可以回家团聚了,而游子们有家不能回,无法与亲人相见,看到落日,一种凄凉失落的情绪便会油然而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还是好的,仅仅是淡淡的哀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残阳如血,西风凉透脊背,征夫泪何时尽!
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自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多多留心观察,仔细分析其用意,学到更多的知识。
附件(1 个)
普通附件
1130_1.jpg (526.64K)
下载 预览 收藏 转存
快捷回复给:想爸妈
下一封未读:
想爸妈 古体诗中的特殊意象(四)
上一封 下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