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文:靠突出迎检带不来文明城市的内涵
日前,江苏省徐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发文,要求全市100多家单位(包括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派员协助交通执勤民警和协管员宣传交通文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此事引起一些网友的关注。(8月28日 东方网)
为了创文明城市,徐州确实蛮拼的!市民那么多,随时可能干出不文明的行为来,横穿马路、违规驾驶、乱按喇叭等等,都可能给创文明城市过程中“抹黑”。但交警和协管的人数毕竟有限,怎么办?
相关部门一纸公文,要求全市100多家单位派人上街执勤。相关部门的“算盘”不可谓不精:哪怕平均一个单位抽2个人,全市也能立马补充交通执勤人员数百人,而且这些都不用花一分钱,何乐而不为?而且,类似的做法,在许多城市已经屡试不爽,形成了惯例。
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一是影响其他单位正常工作,每个单位的人员配备是有标准的,想当然抽走人,这项工作就可能暂时没人干,影响整个单位的正常运转;二是效果未必能达预期,就交通执勤而言,抽来的人几乎都是“外行”,不能保证能干好临时的工作;最后,这种摊派式行为未必就受“待见”,引来反感再所难免。
本质上,徐州摊派交通执勤名额行为,就是一种“乱作为”,此举无法定依据,法无授权不可为。但让人遗憾的是,100多家单位中,只有检察院敢于站出来发声,名正言顺拒绝这种摊派行为,而其他单位却都默认了,这种在高压权力下的懦弱,让人心寒,更令人心忧,对法治进程的推进,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退一步来说,即使相关单位积极影响安排,派出人员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又有多大意义呢!文明不文明,不是靠一时的突出式治理,更不能抱应付思想,搞形式主义。即使获得了文明城市招牌,但老百姓的交通违规违法行为照旧,这样的牌子又有何意义呢?城市的文明,需要在长效上下功夫,在扭转市民的思想素质方面用猛药,形成长效,才是正确之道。(雨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雨文:靠突出迎检带不来文明城市的内涵的评论 (共 14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