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会议费标准上涨何以引质疑?
机关会议费标准上涨何以引质疑?
近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重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下称“新办法”)。该办法从7月1日起施行,2013年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下称“旧办法”)同时废止。(来源于《北京青年报》)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上涨100元,并从7月开始执行。乍看上去,这对于各级机关单位来说的确是件好事。但对于公众来说,则未免有些狐疑。不是说要在力压缩“三公经费”吗?不是说在倡导厉行节约的机关会议作风吗?
曾几何时,各类机关会议层出不穷、名目繁多,搞得机关乌烟瘴气。个别领导干部借着召开或参加各类会议的名义虚开、多开发票报销,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为公众所诟病。此次上涨机关会议费究竟是何名目?何以服众?真的是十分必要吗?一些网友也称,如果是合理的上涨会议费未尝不可,毕竟如今物价无时无刻不在普遍上涨,相应的上调机关会议费也可能是参考了市场因素,有一定合理性的。对此,公众或许不必大惊小怪,而须理性看待,合理解读。更重要的是,上涨后,各类会议费标准是否是十分明确的、公开的、统一的和稳定的。只要相关会议费开支是合理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并且予以了及时的全面的详实的公开,能让群众看得到、看得懂、可查询、可监督,则应值得为之鼓掌。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中不只是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标准作了上调,并延续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的分类、审批和会议费管理模式,更关键的是部分条款规定更加严格细化,审批制度更加严格。比如,进一步明确了四类会议定义,并实行严格的会议计划审核会签制度,年度会议计划一经批准不得调整,并删除了会议场所星级限制的规定,重申11项严禁高消费的禁令。
机关会议费标准上涨何以引质疑?其实这种质疑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反应。殊不知,在十八大以来的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之下,从中央到各级地方相继都出台了规范会议费标准的方案,倡导节俭的会风,节省开支的同时,提升行政效能。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不合理的会议费或利用会议费报销制度漏洞腐败的现象大为减少。按惯性思维,接下去,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应当延续这种规范机关会议费管理的趋势。此次,中央一反常态,上涨会议费标准,的确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不可避免的要引发质疑。但此次上涨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只是一次例行的正常的合理的调整。事实上,从2007年以来的十年间,会议费标准已经调整四次,开支上限已经增加九成,上涨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考虑到市场物价变动。(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