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炎夏
恐怖的炎夏
梁孟伟
2013年的夏天,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用“煎熬”来表示!
6月17日,炎炎烈日烘烤着湖北、重庆等12个省市,湖北三峡以42.2℃全国夺冠。那几天杭州也到过36℃,但6月的平均气温也就30℃左右,不热不冷气候宜人,大家以为可能躲过今年的高温。
7月1日浙江出梅,一下子热浪滚滚,高温炙人,局部气温逼近40℃。从25日开始,杭州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进入8月以后,高温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变本加厉:8月6日,38个县市40℃以上,新昌43℃全省领先;8月7日,45个县市超过40℃,奉化43.5℃刷新纪录;8月8日,48个县市突破40℃,浙江包揽全国排名前十地区;8月9日,奉化43.5℃平全省最高纪录,全国高温排行前十浙江又占9席;8月10日,36个县市达40℃以上;8月11日14时45分,新昌气温高达44.1度,再破浙江历史最高纪录!截止8月12日,杭州累计40℃以上酷热天气已达14天。
真的不敢直视,那一片火红深红的全国高温地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真的不敢谛听,气象台每天播报的高温最新纪录!
“八个月前江浙沪要求的集中供暖,终于在今年夏天实现了!”有人戏谑宣称。
六十年一遇的“最热夏天”,平均温度、高温持续日数、日最高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等等,全部刷新195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早晨出门有一种被煮的感觉,火热如锅酷热如笼闷热如幔;中午出门有一种被烤的感觉,每个毛孔每寸肌肤燃烧着热火烈焰;晚上回家有一种被蒸的感觉,汗水涔涔气喘吁吁头晕目眩。
没人敢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刺目,路上,墙上,天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在这一片白色的世界里,只有树木还透露着一线生机,但它们也大都病了似的,桃叶焦炙,柳叶卷曲,竹子也是无精打采的样子。
8月9日的杭州地表温度,柏油路面72.3℃,水泥路面74.4℃,沙石路面66.5℃,草面路面也有60.7℃。网友戏称:“出门记得带孜然,杭城遍地能烤肉。”有人哀叹:躺在床上,红烧;铺张席子,铁板烧;下了床后,清蒸;出去一趟,爆炒;游了个泳,水煮;回来路上,生煎;进了家门,回锅……
据统计,从6月1日至8月7日,浙江中暑病例2082例,同比上升64.45%;中暑死亡15例,去年只有4例。
爱唱歌的知了,不叫了;爱吸血的蚊子,不飞了。据一些地方的疾控中心监测,今夏的蚊子比往年同期减少了近半。因为气温长期超过35℃,蚊子就会停止发育;气温达到40℃,蚊子就会大量死亡。
直到8月14日,浙江才解除了高温橙色预警,气温降到40℃以下,但天地依然热情四射,炎热如火。久经“烤”验的人们,不禁在烈日下开始冷思考,余悸中进行细分析,这个天到底怎么了?
据说高温元凶是副热带高压。专家介绍,副热带高压是个很大的热气团,一到夏天就从太平洋上空西伸至大陆,形状就像一个人的舌头,“大舌头”舔到哪里,哪里就是夏天里的一把火。但以前我们也经受着副热带高压,为什么从来没有这么热?
《2013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浙江所处的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城市化,恐是极端夏天的罪魁祸首。城市化带来人口聚集,造成地区气候变暖,产生热岛效应;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物排放,造成雾霾天;全球及局部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侵蚀海岸线;夏季城市极端高温更高,空调排出更多制冷所需的热量……
专家们分析,城市天空其实有一个看不见的“锅盖”,高温酷暑下,这个“锅盖”不容易揭开。城市由于其高楼林立的形态,在城市大气与外面的“自由大气”之间形成了一个边界。
越来越高的楼房阻挡了大气环流,越来越大的城市侵吞了湖泊绿地。炎炎夏日里,当你走在建筑林立的柏油路上是一种什么感觉?炙痛!当你走在绿叶扶疏的运河边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这就是绿叶的光合作用,这就是泥土的吸附能力。所以湿地是城市的天然空调,草木是城市的天然绿肺。如今“空调”捣毁,“绿肺”生癌,覆盖其上的是钢筋水泥,代之而起的是大厦高楼。建筑墙体多了,自然空间少了,气温就降不下来。城市天气热了,排热设备多了,千万车子开动,万千空调齐鸣。滚滚热浪窜向半空,与废气合污成幔又紧紧罩在上空,从而形成了热岛效应。
有人形象地比喻,长三角高密集度的城市化,就像把屋子关着,里面生了个煤炉子。“千亿年间,树木、动物吸收的太阳能量,变成煤炭、石油储存在地壳里,高度城市化后,人类把这些能量在短时间小范围散发出来。”专家如是分析。
城市热岛效应加强,使得城市中心比郊区高温日数更多,极端气温更高,高温持续时间更长,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染更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高温热浪对城市人体健康的危害。
绿皮书提示,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除直接造成人类死亡率增加外,还导致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提高。
为了给城市降温,很多人提议:如要把风引向城里,就要给城市留出风道;路面浇筑尽量不选吸热材料,以免地面吸热过多不易散发;城市规划和布局,应该强化生态效应……
作为每个市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可否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拔掉充电器;一个小时内不用电脑就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
如何实现城市化,2013年夏天给我们上了严肃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