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灵性或揭谛(三)

2016-07-02 08:45 作者:河马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诗人 彼此是绝望的教材

诗 诗人绝望的教材

否认 每个呛死在诗里的故乡

写 已写完我们的病

——杨炼《同心圆》

“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时老杜的悲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仿佛是多病,夹住“我们”此处的悲哀。

以上所引,是从杨炼作品中组合而成的。

从他的诗中我读到最本质、最残酷的比喻。

是否认而非认同,构成了诗人普遍的命运。

是每个在诗里呛死的故乡,提醒词之无能。

是彼此的绝望甚至无望,本体般闪亮登场。

什么版本,能让人诗进入“绝望教材”之喻?

杨炼毕竟是杨炼。况且他离诺奖如此之近。

2016年7月2日于永安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9717/

灵性或揭谛(三)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沧海一笑
  • 荷塘月色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歪才(卢凤山)
  • 12w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