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监督网让“微腐败”见光死
织密监督网让“微腐败”见光死
记者从湖南岳阳市获悉,今年来,岳阳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一批“雁过拔毛”式干部被通报、处理。(6月28日新华社)
三年来的反腐执纪,公众对于时常被中纪委通报曝光的“蝇贪”、“蚊腐”的已是司空见惯。所谓“雁过拔毛”式腐败,形容一些基层小贪小腐,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无所不贪,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层层克扣、能占则占、能贪则贪,其贪婪之极致、腐败心态之扭曲,令人触目惊心、匪夷所思。
此次湖南岳阳市通报曝光的这些案例在十八大以来中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中不难发现影子,腐败的手段何其相似?贪腐的伎俩何其“高超”?顶风违纪的腐迹何其“雷同”?虚增培训费套取工程资金、违规发放津补贴;利用职权之便套取低保资金,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属列为低保对象;巧立名目,收受“回扣”,伪造材料,骗取补助;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单独或伙同他人贪污受贿。“雁过拔毛”未必拔的是不值钱的微毛,也可能是巨款,更多的时候指的是见钱眼开、见利则贪的行为。
相对于“打虎”的猛烈,“拍蝇”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觑。事实上,“苍蝇”就发生在群众身边,伤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基于“微腐败”的隐蔽性、反复性,其危害甚于“大贪巨腐”。如果不能根治“雁过拔毛”式的“蝇腐”,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群众,势必丧失民心民信,破坏党的执政根基。“雁过拔毛”式腐败之所以屡禁不绝?其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对权力缺乏正确的认知,“三观”扭曲,党性缺乏,政治素养差,底线薄弱,经不起利益诱惑,无以自戒自律,贪图小便宜,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放过一切机会敛财,甚至连一针一线、一分一厘也贪,可谓丧心病狂;二是监管不严或形同虚设,特别是在财务审计环节,存在着制度漏洞。一些村干部支取资金,完全不经村委会同意,一个或几个人“拍板”了事,缺乏账务公开。上级资金审核也存在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漏洞,一些伪造的申报材料也能顺利的通过审核获得批准,从而为“蝇腐”提供滋生的空间。
织密监督网让“微腐败”见光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缺乏监督或监管虚设,是腐败得以猖獗的根源。“微腐败”虽微,咬的却是老百姓身上的“肉”。对于监督执纪者而言,更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维护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哪里存在伤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监督执纪之剑就当指向哪里,予以从严惩治。根治“微腐败”,从严依纪依法查办问责只是治标,治本之策还在于织密监督网,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将群众和媒体纳入监督网,实现监督全覆盖,让“雁过拔毛”式腐败无处循形,一出现苗头,就被立即查处,连根拔出。(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