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红色分外艳
文/柯贤会
6月23日,我们单位全体党员冒着倾盆大雨,只为到大巴山深处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 地,缅怀英雄先烈、接受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传承老区精神,以此纪念建党95周年,推进“两学一做”,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党爱国热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地位于陕西安康汉滨区紫荆镇北门的紫荆河口,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奇石嶙峋,绿树滴翠,碧水如镜,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四处景色犹如百里画廊,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让人倍觉亲切。
守护纪念地的是一位老支书,人称领导有“方”的方荣朝,他在毛主席时代就担任村支书,在一次次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他带领村民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将一个寒山瘦水的贫瘠山村建成了一个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老支书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和走向复兴。
方支书介绍说,1936年8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由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命名组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任命何振亚为军长、杨江为政委、杜瑜华为参谋长、沈敏为军委主席,于当年8月13日,部队在汉滨区紫荆镇举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正式成立大会。这支革命队伍成立后,相继在秦岭南麓的安康、商洛和汉中结合部的10余县的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仿效红军打土豪、分财物、救穷人,为劳苦群众谋利益,写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历经大小战斗二十余次。该部队曾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湖北、湖南、广西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跨过鸭绿江后打响了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仗“云山战斗”,全歼美军王牌骑一师第八联队,“大振军威,大振国威,震惊世界”,后又南下收复平壤,智渡临津江,攻克汉城。因战功卓著,该部队主要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杨弃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陕南人民抗日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安康的成功典范,在安康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走进纪念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雕刻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地”12个苍劲有力的大红字,参观的人顷刻就被吸引住了。顺着巨石后依山而建、曲折陡峭的的台阶,就来到了纪念广场和纪念碑塔,广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主要展示先烈们的先进事迹、活动区域和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记载着历史昭示着未来。碑塔高15米,周身用银灰色大理石粘贴,在群山环抱中显得庄严肃穆。我们逐一观看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瞻仰了英雄们的铜像,在高高的纪念碑塔前默哀,重温入党誓词,感受先辈们当年为国捐躯的血雨腥风的岁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不知不觉,天色将晚,我们意犹未尽带着不舍离开了纪念地,在回来的途中,我脑子里老是萦绕着纪念地塔顶上那颗威武雄壮的红星和迎风招展的鲜红党旗,我想这是革命先烈们用献血染红了它!纪念地脚下匆匆流过的河水,流走的是时间,流不走英雄先辈的红色基因,静静矗立的纪念碑,铭刻的是历史,是先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会根植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代代相传!
深山红色分外艳的评论 (共 9 条)
-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