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因面子引起的战争
略翻翻故纸便知道历史上有个齐伐楚盟于召陵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集八国联军打破蔡国,直指楚国。楚国人表现的很纳闷,两地相隔这么远,没想到你们还要来打我们,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吗。管仲就说,我奉王命行事,你们应该进贡的的东西不进贡,我得问一下。还有,就是昭王在这里不见了,我也得有个说法。楚国人一听就明白了,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莫非我就怕你不成?可是,就这么弄翻也不合适哦,也许还有回寰的余地。于是就不卑不亢的说,没有进贡是我们的不对,我们这就进贡。至于昭王在这儿不见了,你去问水滨吧。看来楚国人早有心理准备,怎么办呢?还是就坡下驴吧。于是便有了召陵之盟。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这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战争。参战者几乎都很开心——八国联军张扬了威风,楚国显示了实力,周王室挽回了一点面子。惟一的一个不开心的就是蔡国国君。他只落得个国破身败,最后还得托庇于楚国了事。为什么会是这样,莫非真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吗?况且城门并没失火,池鱼却死了。这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历史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其实对于这场奇怪的战争,倒霉蛋蔡国国君是哑叭吃饺子——心里有数的。可他说什么好呢?谁让他犯浑遇到的是齐桓公呢?齐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岂是你蔡君可以惹得起的。齐桓就是当时的美国,而蔡君呢,自然顶多就是个伊拉克。作为伊拉克的蔡君居然对作为美国的齐桓犯起浑来,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因为面子。
据说,齐桓公一日兴起拥美人少姬〔蔡姬〕泛舟于湖面。少姬年轻活泼,总让舟左右摇摆,谁知桓公居然害怕!也是,水火无情嘛,岂可儿戏之。可少姬也许是少不更事,也许是久在深宫好不容易有个乐子可乐便忘记了是和谁在一起,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也许她想看看平素威严无比的国君此刻的窘态。反正是桓公越害怕,她越开心,反而荡的更厉害。甚至有人说,把桓公荡到水里去了。岂有此理——桓公于是发怒,便把她打发回蔡国的娘家。
夫妻吵架嘛,有时赌气出走也是有的。只不过,这次不是出走,是被送走的,事情就有点严重。但这总归是夫妻之间的小事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谁知作为娘家人蔡君也是一根儿筋,你桓公居然因这么点屁事就这样把少姬送了回来,哼,有你好看。回来就回来,难道非你不嫁吗?于是愤然而让少姬改嫁。据说还是逼的。这里边显然是为了面子。这却让桓公气破了肚皮——我们只不过是夫妻吵架,你居然拆散人家夫妻。此乃夺妻之恨,岂能不报?打。
打是一定的。要是不打,如何找回这个面子。但总得有个理由告诉老百性非打不可,还得有个理由告诉对方,你活该挨打。可用什么理由好呢?总不能说,你这个孙子,就这么不吭的把老子媳妇给卖了,看不揍死你个龟孙子。这个理由不行,上不得台面嘛。用句文话说,就是会贻笑大方的。那怎么办?
当时蔡国已然依附了楚国,打蔡必然动楚。况且楚国确实很讨厌,老是对北邻诸国进行侵略,老早就看着它不顺眼了,只是因为它也不小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次面子大事,岂可儿戏?找找,看有没有个合适的理由弄他一下。
蔡国除了拐卖了齐恒公的媳妇还真找不到其它把柄。那么楚国呢,呵呵,终于找见了,尽管比较牵强。一件就是没有按时给周王室进贡楚国的土特产,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东西,就是滤酒用的茅草。另一件就是周昭王在楚地失踪的事。好了,好了,这还了得,居然敢对王室不尊,有一件就可以了。开打吧。
这下好了,我打你不是因为媳妇丢了,而是为了正义。当然,打你蔡君也只是搂草打兔子——顺便捎带的意思。谁叫你小子不识相。这样,面子就算解决了,理由也充分了。结果呢,历史上就有了个召陵之盟,齐桓公也总算出了一口恶气。而蔡君呢?只好苦果自吞,国破身败,寄人篱下,后来还是被楚国所灭。不过,这是后话。
唉,这个面子也真是了不得了。怪不得林语堂先生说“它是男人家争夺的目标,……常能决定兵家之胜负而毁坏整个政府机构。”〔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果然是这样呢。
另附《左传·齐伐楚盟于召陵》以备考。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命名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假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