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惩并举为“有为者”营造清朗空间
保惩并举为“有为者”营造清朗空间
“我也曾想过打‘退堂鼓’,但想到有组织撑腰,便放下了思想包袱,干事更有底气了。”3月21日,谈起纪委为其澄清是非一事,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供销社主任郑廷远感慨颇深。(3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有组织撑腰,干事更有底气了。”郑廷远的感慨代表了很多被诬告错告的党员干部的心声。“众口铄金,其毁销骨。”即使是严于自律、克己奉公、恪尽职守的老实人也难以承受与事实不符的举报甚至诬告陷害造成的心理压力,这不仅干扰了干部正常的工作,也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困惑,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这绝非惩贪治腐的初衷,更非动员最广泛群众监督的根本目的。
显然,激浊扬清需要的不只是满腔热血、一身正气,更需准确把握分寸,既要让违纪违法的贪官劣官得到应有的处分,维护群众利益,彰显党纪权威,又要确保不“误伤”老实、干净的好官能吏,旗帜鲜明的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显然,在这方面,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在办案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值得各地借鉴。
一方面,“打虎拍蝇”决心和力度不减反增。一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健全线索核查机制制度。对从各类渠道获取的线索进行从严从细的核实,建立与公安、民政、司法、银行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链,注重实地调查了解,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线索、证据,确保线索真实性、有效性。二是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对线索全面精准真实有效、证据确凿的违纪官员从严依纪依规惩处,对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置。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贪治腐、肃清不正之风,持续“拔烂树”、“治病树”,彻底清除腐败势力。
另一方面,严肃查处诬告陷害等行为,旗帜鲜明地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不少纪检监察办案实践显示,信访反映中也有部分举报内容失实。这其中既存在恶意诬告陷害的,又存在错告的。对于不符事实的诬告错告,必须坚决预防和遏制,反腐败斗争不能成政治斗争,“拔烂树”不能成“拔好树”,惩贪治腐不能成“整老实人”、“整政治对手”,要坚决防止因个人恩怨强对官员进行诬告的现象。一需建立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与司法机关协调配合,区分法律与纪律界限,区分诬告和错告。二需健全澄清是非宽容失误的机制制度,明确相应界定范围、受理原则、工作流程、处理类别及纪检监察机关职责,为惩处保护并举健全完善相应机制制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保惩并举为“有为者”营造清朗空间。惩贪治腐旨在廓清官场不正之风,达到震慑,使党员干部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知可为,知不可为,形成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和清朗空间。在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制度,最广泛动员群众和媒体参与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中时,不但要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更要保护好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应有的政治权益,不能让老实人埋头干事还“吃哑巴亏”。(文/伍文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