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青春蓝色梦之一:上学
1965年,春节刚过,我们村开始筹办小学了。这以前,村里从来没有过学校,只有个私塾性质的学堂,前些年,还有一个七十多岁老先生在学堂里教几句子曰诗云,给村里的小伢子们发蒙。后来,老先生摔了一跤,一病不起,私塾学堂也就停办了。村里没有学校,小伢们要上学就得到很远的镇上去,十分不便。村民们都盼望着大队干部能给百姓做好事,在村里办个学校。
眼下,村里真的要办学校了,村民们却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村里办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百姓的小伢们有个地方读书,而是为了安排大队杨支书的儿子到学校教书。杨支书的儿子在城里中学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回到村里又不肯务农,整天在家里和支书生闷气。杨支书就摸摸后脑壳对儿子说:“老子干脆跟你办个学校,让你去教书吧!”儿子说:“那还差不多。”就这样,杨支书拿定了办学的主意。
那时候,大队支书就是村里的土皇帝,在村里没有他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谁也奈何他不得。很快,村里就誊出来一间平时堆放杂物的仓库做教室,又请来木匠师傅做了块黑板挂在教室的墙上。收拾停当后,杨支书亲自来过目,见教室里黑洞洞的,就让村里的瓦匠师傅在屋顶上装了两块亮瓦。教室顿时亮堂了。
有了教室,老师也来了。除了支书的儿子杨老师,还有个陈老师。陈老师原本是国家干部,政府精兵简政的时候被简回来了。学校太小,也用不着封校长主任,陈老师年纪大一些,又曾经在外头当过干部,杨支书就让他在学校负个责。
学校就这样办起来了。
这一年,我七岁,正好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就送我去上学。父亲在送我上学的路上,反复说我福大命大八字大。“正要上学呢,村里就有学校了。真是瞌睡遇到枕头,几好的事哦!”父亲说着,乐得嗬嗬直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带着我来到学校时,杨老师和黄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学生报名。杨老师负责报名登记,黄老师只管收钱。在等着报名的时候,我一直站在父亲的身后偷偷地打量着两位老师。杨老师身子单薄瘦弱,面色有些苍白,表情带点忧伤,虽说年纪只有十七八岁,但看上去已经像个庄重严肃的大人;他穿着一套学生蓝中山装,表荷包里插着两支银光闪闪的钢笔,就像父亲说的那样,一看就是个肚里装着墨水的人;他头上蓄着当时城里人很流行的“东洋头”,过一会,头就要向右边摆一下,把快垂到眼睛上的头发甩到头上去;他报名时,总是瞪大眼睛盯着学生看,目光又有些严厉,一些胆小的伢子被他看得哭起来,他就笑着说:“么样搞的啊,看都看不得?岂有此理。”坐在一旁的陈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大高个子,瓦刀脸,撮瓢嘴,眉毛粗短,眼睛细长,样子有点滑稽,像花鼓戏里的丑角,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也不怎么说话,一门心思地收钱点钱;他从学生家长手里接过钱来,拿在手上正看了反看,然后放在桌上一张一张抚平,再放进抽屉里;每收完一个学生的钱,他都要把前边收到的钱全部拿出来,伸出舌头舔点口水在指头上,一五一十地数一遍,满屋人都能听到他数钱的声音。他这样认真大约是怕出什么差错吧。
轮到我报名了。杨老师同样也盯着我看。我低下头,尽可能不让自己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他问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一一作了登记,末了,又问我为么事要来读书?我不晓得么样回答,看身边的父亲。父亲说:“不是跟你说过的?快些告诉先生。”父亲按照乡村里的老习惯,把老师称作先生。
我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生产队干部老是欺负他不认得字,故意把账搞错,让我们家吃亏。我就说,我读书是为了看干部的账。
父亲晓得杨老师是大队干部的儿子,忙制止我:“瞎说!我么样跟你说的?读了书,会看报,国家大事都知道。”这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顺口溜,父亲的确也多次说过。
我就把顺口溜说了一遍。
杨老师笑了笑,说:“行了行了。下一个。”
下一个报名的学生已经过来,父亲却还不走,他对杨老师说:“先生,我伢就交给您郎了。古话说,一日师,终身父。伢要是不听话,您郎打也打得,骂也骂得。”
杨老师说:“请家长放心,我们不会打您郎家的伢。”
我知道,父亲嘴里说老师打得骂得,心里其实是担心老师打我骂我,听杨老师这么一说,他心里也就踏实了。父亲照老规矩给先生鞠了个躬,拉着我高高兴兴地离去。
回家的路上,父亲又问我到底为么事读书?我把那顺口溜念了一遍。父亲有点不高兴地说:“你个苕气,那是说给先生听的。你记好了,读书识字就是要学会看账记账,不让干部欺负我们,晓得吗?”我说:“晓得了。”父亲说:“晓得就好,我有指望了。”
第二天,学校正式开学了。第一节课是杨老师给我们上的,这节课他没有教我们读书识字,而是给我们讲读书识字的道理,他讲了很多话,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关于皮鞋草鞋的话。他说:“你们现在好好读书,将来就能考上大学,走进城市,穿皮鞋,吃商品粮,当国家干部;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要留在农村,穿草鞋,抠牛屁眼,盘黄泥巴坨。”
放学回家,我把杨老师的话学给父亲听,父亲说:“先生这话说得有板眼!你要记住先生的话,好生读书。”又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先生比我看得高远呐,读书识字不单单是为着看账记账,还要为着往后能够享清福,过神仙一般的好日子咧。”
父亲说着,眉欢眼笑地看着我,好像看着往后的好日子似的。
说实话,当时,我还弄不清什么考大学、商品粮、国家干部、好日子之类的事,但我知道皮鞋比草鞋好,皮鞋穿着好看,但皮鞋也很贵,乡下人穿不起;再说,就是穿得起也不能穿,因为乡下的泥巴路不好走。从此,我就记住了:为了将来能够穿皮鞋,一定要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