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反腐受阻于“最后一公里”
不能让反腐受阻于“最后一公里”
“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查处强占掠夺、吃拿卡要、贪污挪用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行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明确要求。(3月9日《人民日报》)
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反腐仍然是不可回避的议题焦点。如何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这是公众和媒体最为关注的“两会”热点话题之一。
三年来的反腐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群众发出内心的点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在中央“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反腐决心和凌厉手段之下,“打虎拍蝇”节奏不停,惩贪治腐动作越发猛烈,一个又一个腐败“重灾区”相继被曝光得到整治。一方面反腐高压持续,治腐力度不减,腐败存量持续减少,另一方面监督执纪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大纵深推进,纪检派驻机制进一步更进完善,反腐实现对全地域全领域全时段的全覆盖,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机制制度体系更加严密,“无禁区、无上限、零容忍”的反腐新常态已经形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的氛围日渐浓烈。
然而反腐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意到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长期性。当前最为突出的腐败问题仍是发生在群众身边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基层腐败问题,“苍蝇”、“蚊贪”屡婪不止、屡打不灭,打了几个,又滋生一片。基层蝇腐根深蒂固,难以根治,有着多重因素。一则是基层“蝇腐”极具隐蔽性,难以发现,即使是明目张胆的贪腐行为,也往往为“亲亲相隐”;二则是基层群众普遍缺乏反腐意识、常识、渠道,一方面止于义愤填膺,另一方面不知如何及时有效的获取腐败线索、证据并提供给纪检监督部门,即使有监督举报渠道健全,也因割据遭受报复,缺乏相应隐私安全保护,不敢行使监督权力;三是长期以来,因为上级纪检部门对基层反腐未予以足够重视,人力、物力、财力、机制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基层监督执纪力量薄弱,成为“纸老虎”。
不能让反腐受阻于“最后一公里”。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提出明确要求,要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当前整治基层腐败,营造基层优良政治生态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一方面要坚持常规监督执纪与专项整治查处相结合,夯实基层监督执纪力量,完善基层监督执纪机制制度,强化基层纪检人员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一线监督执纪战斗力。另一方面要重点查处涉及扶贫资金、涉农补贴等领域的强占掠夺、吃拿卡要、贪污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将反腐高压由上而下层层贯透,直至“最后一公里”,还基层政治生态的清风正气,正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让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把精力聚焦于干事创业上来,切实的增加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文/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