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务服务现代化根除“奇葩证明”
以政务服务现代化根除“奇葩证明”
家住河北省元氏县的韩宇航,去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时,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他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否则不予办理。无奈之下,韩宇航只好回当地派出所,开出了一张无犯罪记录鉴定证明。“作为一名普通学生,一不偷二不抢,贷款却需要无犯罪记录证明。”韩宇航对这样的要求非常不解。(3月9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两会”期间的一份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希望政府合并办事窗口,实现“一站式办公”。在全国“两会”上,与会代表和公众关注的事项不一而足,但简政放权仍然受到高度关注和热议,在一定程度上这缘于“奇葩证明”的“功劳”。
似乎很讽刺,“奇葩证明”一方面为公众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却对简政放权的推进是有相当的倒逼作用,或许是公众苦“奇葩证明”久矣,燃烧的民愤足以成为简政放权实施的强大推力。尽管一段时间以来,简政放权的进度在加快,但受阻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果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这其中的原由。一是办事人员缺乏职责担当,甚至其权力观、职业观是扭曲的,不作为、乱作为、对群众办事恶意设置障碍的现象严重;二是角色错位,主体与客体不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政府办事机构的职能就是为群众服务。但一些政府办事机构俨然以主人自居,对群众诉求冷眼旁观,履职不力,伤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政府威信;三是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没有根本完成,一些办事机构服务态度差,诚信意识普遍较弱,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慵懒散浮拖”的行为的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信失职成本过低。四是利益驱使,通过设置障碍,以“奇葩证明”刁难办事群众,谋取不正当利益,本质上是权力讹诈,手段下流,性质恶劣。
以政务服务现代化根除“奇葩证明”。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如何让简政放权稳步推进、落实到“最后一公里”?这是根除“奇葩证明”的治本之策。一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各个公共服务部门数据共享链,实行全国联网、动态管理,实现“一卡式通关”,不但最大化节省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也最大化的便利了群众。二是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推进法治行政建设,改变公共权力机关的管理思维,实行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三是建立全覆盖、高效率的监督体系,让更广泛的群众和媒体参与到对公权力的监督当中,确保权为民用。(文/伍文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