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
十二年前的除夕夜,孙大圣一个筋斗,渺无踪迹,想必是到天上和众神仙玩耍去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言好事的日子,到了除夕夜,他将与孙大圣一同归来。明年该孙大圣当班,他不能不来。大家都在兴高采烈的盼望大圣归来,我也来凑一凑热闹,谈一谈他们家族的旧事趣闻聊以助兴,唐突之处,还请大圣莫怪。
大圣家族的徽号,甲骨文写作“夒”,其形就是一个神形毕肖的猴子。后来,又换了一个新的徽号“猱”。到了秦汉时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徽号“猴”,这个徽号,一直用到今。猴这个徽号,贴切而显贵。“猴”,从犬,表示它是动物;从侯,既表声,又表意。“侯”是“候”的本字,二者古通用,意为等待、观察。且看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中对猴字的解释:“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善于侯”,即善于守望观察。猕猴性机警,善于识别猎人设下的诱饵机关。猴群在某一处活动时,总有几只猴子在高处充当“哨兵”,实施警戒。一旦发现险情,哨猴即大叫并使劲摇晃树枝,发出警报。猴群得到警报后,即迅速逃避。“侯”,又是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二等爵,也指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东周列国时代的诸侯。猴群有猴王,猴王统领群猴。猴,即是动物界的诸侯。由此看来,称其为猴,最贴切不过。
因为猴通侯,故而猴也就被人们赋予了吉祥富贵的意义。在传统的建筑、器物上和绘画中,猴子多是企求富贵的象征。譬如,猴子上树挂印,为“封侯挂印;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为“马上封侯”; 猴子爬到一棵树上,旁边加一只蜜蜂,树下一头跪着的大象,为“封侯拜相”;一只猴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为“辈辈封侯”……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封侯拜相”之类,不过是一种民俗,芸芸众生心中实不当真,人们最喜的还是猴子的聪明伶俐。夸孩子聪明,称“猴精”;赞人动作迅捷,叫“麻利猴”。猴子的表演天赋极高,耍猴,不知给男女老少带来了多少欢笑。不仅如此,猴子还是武林教头呢。试想,如果没有猴子,哪里还会有武术流派中的猴拳和猴棍?
“聪明反被聪明误”。猴子聪明,但是从古至今,关于猴子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却以贬义为多:沐猴而冠、树倒猢狲散、朝三暮四、轩鹤冠猴、尖嘴猴腮、杀鸡吓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猴子捞月——一场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偷瓜――连滚带爬,等等,不一而足。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个中原因,或许是因为猴子好耍小聪明,也许是因为猴子的聪明和行为犹如人类中的某些人,人们便有意无意的把对这类人的鄙视移情到猴子身上的缘故吧。因为聪明机灵,猴子为人们所喜爱;也因为聪明机灵,猴子被人们所讥讽——可谓“誉也聪明,毁也聪明”。要破解这个难题,办法只有一个,不矜黠慧,放弃小聪明;增长大智慧,遵行大道。
孙悟空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典范。“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猴子家族中的大英雄自非孙悟空莫属。他的忠勇是儒家精神的体现;从石头中蹦出和七十二变化是道的化现;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佛教护法,经过种种磨难,终于修炼成了斗战胜佛。人人心中有悟空,悟空就在人心中。他是人们心中的侠客情、英雄梦。孙悟空,猴子家族的骄傲,人们敬仰的大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年到,大圣来。丙申年春节由孙大圣及其子孙来唱主角,定会热闹非常。东海波浪翻,南海风涛滚;呼唤孙大圣,神针定沧海。好了,就聊到这里吧,猴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