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的坚守与抉择

《秋菊打官司》影评
闲暇之际,我总是喜欢看电影。凭借电影这个现代文明的窗口,能够了解到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我有这样一种认识: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其实质就相当于阅读一本含蓄隽永的书籍,在引人深思的同时 ,又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如果在看电影的同时,配合着书本看,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个周末,塞北荒原,气温着实冷的可怜。看一部温暖的电影,让自己变得暖和一点。再看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再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时隔多年,这部电影,仍然是张艺谋为数不多的优秀影片之一。
无可否认,当下的大陆电影界内,张艺谋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尤其是近年以来的张艺谋,时常还会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但需要认同的一点是:在拍摄《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时,张艺谋刚出道不久,也没有多么显赫的业绩。因此,当时的他,还没有足够的资本玩特技,也没有迎合感伤的时代主题曲,纯粹以情动人。
在《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中,张艺谋如实的传达了古老中国在新时期内的社会民生状况。观看这部电影,给人的震撼是多方面的。
这是一部给外国人看的电影,是农村题材的“民告官”电影。剧中的主人公,即秋菊(巩俐饰),一个老实巴交的中国传统农村妇女。没有上过多少学,也不识得很多汉字,是生活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形象。在今天的西北农村天地里,这种女人随处可见。他们,精明能干,又不失善良之本分。要么活跃在田间地头,要么,奔波在工厂车间中。中国农村的日益凋敝,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全民公认的事实。农村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青壮年劳动力全都出门看世界去了,剩下的全是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部上映于1992年的电影,以陕西农村为背景。剧中的农村,依赖于健康活泼的生命个体,仍然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只是1992年的。
秋菊家里边,为了增收,准备修建一座辣子楼,为此,秋菊的丈夫万庆来找到村长,想探听一下上边的口风。谁料想,谈话过程中,二人发生严重的口角之争。北方人性子直,个个脾气火爆,一来二去,双方就动上手了。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村长无法得到儿子。没有儿子,这是他的终身憾事。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土壤里,这种滋味可想而知。村长推出上面的文件做挡箭牌,不同意庆来的想法。庆来揭了村长的短处,被村长踢伤下体,卧床不起。故此,秋菊家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讨一个说法,秋菊开始漫长的上访。这个坚韧的农村妇女,决心用法律为武器,准备维权。在当时的那个落寞年代,不知道这是张艺谋的无心之笔,还是为了迎合政府的普法意识?
丈夫庆来,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西北农村汉子,生性胆小怕事,习惯了逆来顺受。在媳妇不断的上访过程中,甚至不断的打退堂鼓。这种人,及时到今天,也大有人在。
村长王善堂,也不是盏省油的灯。秋菊倔强,村长更倔强,活脱脱一不怕事的主儿。但村长也不是一个坏到无药可救的人,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西北汉子形象。他是政府所委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代表,手中有一定的权力。在与秋菊的纠纷中,村长始终是以铜豌豆似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自始至终,他就没有真正服过软、告过绕。虽然同意了县上李公安的调解,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可是,在还钱的过程中,他说了一通刻薄话,一下子激发了秋菊内心深处的不服气。历来在外界印象中,西北的皇天后土,是“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化外之地。但秋菊,绝非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泼妇形象。她不懂现代文明的程序,但是她懂得人类亘古不变的感情。
在那个寒冷且漫长的冬夜里,村长的形象,发生了转变。秋菊遭遇难产,一时之间找不到一个接生婆,危在旦夕。庆来抓紧去找村长想办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广袤的农村天地中,其实有两条生命线。一条是政府的法律程序。另外一条是生生不息的留存于群众内心世界的道德观。公私分明,敢作敢当。打官司是一回事,救人,又是另一回事儿。关键时刻,让法律的归法律,让道德的归道德,农村世界就是这样,法律与人性并行不悖。
这部影片最出彩的镜头,莫过于影片开头,在熙熙攘攘的市井大潮中,秋菊和妹妹,若无其事一般出现在观众面前。一口纯正的西府官话,更为影片增色不少。我固执的相信:秋菊打官司的故事,只有在西北这片土地上上演,才具有真实性。否则,纯属虚构。就像人们无法想象这种场面:让一个精明的上海人沿街叫卖,让一个标致的广州靓仔破口大骂。只有典型的西北大环境中,才会产生秋菊这个典型人物。秋菊,是属于西北荒原的女儿。她穿着大红衣服,家里的墙壁上,还挂着好多红辣椒。或多或少,总能够给观众传达出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部影片中,也留下了众多的悬念。最吊人胃口的悬念,莫过于在秋菊小孩满月的时刻,全村人喜气洋洋的喝喜酒,正在家里刮胡子的村长王善堂,却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了。冲突,一下子发展到了顶峰。当刺耳的警车铃声,打破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传统型村庄的时候,被逮捕的,不仅仅只是村长王善堂本人,还有千百年来底层群众的习惯性顺从神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村长犯法了,也会蹲班房。茭白的道德,抵不住黑洞洞的法律枪口。情与法的冲突,爱与恨的矛盾,在冰天雪地的西北荒原上,就这样寂静上演,又这样荒诞谢幕。
将《秋菊打官司》放在20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贪官层出不穷的今天,笔者甚至感觉:王善堂式的村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正面典型。至少人家公私分明,也没有招权纳贿的嫌疑,更没有结党营私的把柄。在明明知道秋菊要上访的情况下,没有给人家穿小鞋、打黑枪。因此,村长,还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秋菊打官司》,常读常新。它是根据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改编的。张艺谋正是号准了脉,才对症下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