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稻田

金晓林
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吃过许多产地的大米,可是其它任何地方的稻米没有记忆中的味道。我的味蕾非常认生,只认可带着故乡泥土味的稻米。
春天东风吹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布谷鸟唱着忙种的歌,水稻的种子一把一把地洒向膏腴的泥土里。春风和阳光驱赶着时令的轮子,水稻开始生长,抽穗,灌浆,结籽,低头。那些星罗棋布的稻田成了一道醉人的风景。稻叶在风中婀娜摇曳,开阔的田野生像洒满了黄金,在阳光的渲染下,明净的天空仿佛是金色的天幕。那时的天空,湛蓝得如同大海,把一种诗意般的美画在巨大里。以至于现在,当我看到天空的流云,空灵明净的天空,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田地承包到户前,生产队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只要唢声吹起,或是村前老屋的喇叭响起,村民们就彼此吆喝着赶向田地。田地上热火朝天,有时飘起山歌或响起楚剧汉腔,特别是在农忙下雨时节,村民们抢着收割,打着乐火,鼓土气。
田地到户后,乡亲们也是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哪家的稻田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哪家的稻田还没抢收,大家相互叮咛,吆喝着一丘丘的收割,一担担的挑回,谁也不愿意看到谁家的稻谷烂在水田里。这种感觉让人感动,让人幸福。稻田汇集了人心,显示了集体的力量和大家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村民时常围坐在一起,东家的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西家的今年欠收了一二担。冬夜里,三三两两围着炉火,喝上二三两用稻粮酿成的老酒,品丰收,品喜悦,品真情,往后的日子更有了底气。忘不了夏日的晚上,有一群玩性重的孩子,在稻田里追逐流萤,忘了归宿,倦了就头枕星辰闻听蛙声,在稻花香里一觉睡到天明。
现在,进城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在村庄里的多是老人,再也看不到昔日那蓬蓬勃勃的烟火人气,只是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只因青壮年和孩子回来,才撑起了村庄的生气。稻田承包给了种粮大户,农忙时节,只能看到空落的田野上有零星的机械在耕播,昔日那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稻田捕捉蝴蝶、你追我赶的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我们相信未来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地更腴,相信农村不只是人们梦里的乡愁,而是一个吸引人、留住人的令人向往的胜地,更相信孩子们能重回到数着天上的星星、头枕灿烂星辰、闻听如潮蛙声的场景,在一片流萤的追逐里,在这浅浅的稻花香里去找回丰年的故事。
2022年5月26日重新整理于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