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亲情篇)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亲情篇)
今天晚上,我在家里敲打着键盘,续写我的博文《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系列回忆录(第11集),前面已经写完了《报到篇》、《种菜篇》、《实习篇》、《教学篇》、《写作篇》、《高考篇》、《教育篇》、《监考篇》、《家长篇》和《六一篇》等,共计10篇。这几天,我打开自己的空间,2007年我写了两篇文章《今天忙得很》和《小舅子的婚礼》,今晚我仔细读了两篇,脑海里反复在酝酿一个主题: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十一)究竟写什么呢?读罢《小舅子的婚礼》之后,我就觉得亲情无价,所以《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十一)暂定为:《亲情篇》。
还是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的亲情史吧:记得以前我在博文里经常提及我自己的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姐,很少提及我爱人家的父母亲以及小舅子,今天我还是和盘托出来,让各位网友更加了解一下我吧!
其实,我1987年考到大学的时候,我和爱人就已经订了婚,当时是自由恋爱,因为家境困苦,1977年春季遭受了火灾,老家烧掉了房子,高中阶段又补习了两年,由于兄弟多,我和两个弟弟都在读书,所以家里经济来源,除了父亲有限的工资,就是我母亲和两个姐姐种田的收入,总是入不敷出。后来是我大姐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书还是要读,就是再困难,借钱都要读书,家里没有帮助的力量,可以通过联姻的办法,解决学费问题,于是我的父亲就托媒人-----我的堂叔到我爱人家去提亲,当时岳父母家里还是要我坚持读书,不能因为有了姻亲关系,就放弃读书,在这一点上,还是我岳母开明,她一方面支持我和爱人接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先读好书,考取大学再来订婚事,所以我也是大学里面第一个定了婚去读书的,因而我大学一毕业,我们就情投意合,走在一起,同甘共苦地生活。
记得1990年春季开学,我就把我爱人的三弟----我的小舅子带到故乡的瑞洪中学去读四年级,一直跟着我读完初中,直到考到师范学校,最后分配工作也是和我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记得1990年到1994年五年间,小舅子就和我们一起住在简陋的教工宿舍里,小舅子人很聪明,数学成绩很好,中考时数学考满分,也是因为农村人能够考个师范,早点出来工作就解决了出路问题。1994年初中毕业就考取了万年师范,1995年10月我也调到横峰工作,小舅子1997年毕业之后,又分到横峰乡下学校任教,现在已经考到县城学校任教初中的数学兼班主任,教书还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小舅子也生了一个儿子,人也很聪明活泼,现在读一年级了。
记得2007年2月23日是小舅子的婚礼,那天,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是丈母娘家的大大小小一群人,为了那天的团聚,他们全家一等就是 10年(1997年至2007年),因为小舅子是1997年毕业分配到我这里来教书的,看到他的成长轨迹:读书-----参加工作-----买房---结婚,我这个做姐夫和他的姐姐的也付出了许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十年(1997年至2007年),我们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奋斗。他姐姐和他们的兄弟也是经常帮助他,买房和结婚都拿了不少的钱来帮助,现在轮到他结婚成家,做丈母娘的也很高兴,心里一块石头总算放下去了。这样成家立业,他们做大人的也很欣慰。农村人能够出来也不容易,特别是在外地工作就更不容易。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从小舅子结婚后的表现来看,还是讲了一些道义。他们几个兄弟趁小舅子结婚大喜之日在一起商量怎样供养父母的大事。听了他们的发言:我还是满意的,因为我又无形中把他们栓在一起,大舅子在外面打工,他的儿子在我家读书。我爱人提带,小姨子的一对儿女也在我家读书,她和爱人在上海做木工,这样全家以我家为中心,也是聚集地点。所以丈母娘看了很高兴。我也算尽力了。但愿晚辈们要争口气,我是希望他们能够个个成才有出息。
是哦,我的岳父母已经年过七旬,岳父还有一个没有成家的哥哥,今年快80岁了,视力又不好,现在他们三人生活在一起。
记得我在故乡教书的日子里,我经常利用暑假期间,尤其是“双枪”(抢收和抢种)季节,帮助他们做点体力活,车水抗旱,割禾和栽禾,耘禾和拔草等农活,我都一一帮过忙。值得一提的是:小时候,孩儿拉肚子,硬是大热天,我和岳母用箩筐挑着儿子去县人民医院求医问药!
所以儿子考回故乡工作的几年,我年迈的岳父母还是经常会惦记着我的儿子的生活饮食,可是由于岳父母住在乡下,离县城有30华里元,十分不方便,所以儿子每到周末,还是回到横峰来,回到我们的身边,谈谈生活的感受和工作的情趣。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叫儿子继续参加公务员遴选考试,终于通过努力考取了,回到市里工作。现在我们到他上班的地方,也就是半个小时,平时我们保持电话联系,儿子也感到挺温馨。
我父母已经去世好多年了,现在倒是我们还是十分惦记着故乡居住的岳父母三个大人。如今,我也在异地工作了二十年,忙于工作,也难得回老家去看望他们。我们也是只有过年才会回去,同他们团聚,让大家一起找回家的感觉。夜已经很深了,我的博文《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11)《亲情篇》也该结束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