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教学篇)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教学篇)
昨天写完了《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实习篇》,自己仔细研读了几遍,发自内心的话题,还是倍感亲切,真可谓言为心声,跃然网上,今天晚上就我毕业分配在故乡瑞洪中学任教初中语文两年的经历进行回忆,题目为《在乡下教书的日子里》(四)《教学篇》,当我想起自己刚入学校当起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的一幕幕的人和事,我总是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1989年 8月31日,记得我刚一领到初一语文课本和备课资料以及备课本的时候,我就对初一上学期的字词句和语修逻文进行精心研究,用心撰写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还有重点地进行备课,撰写教案。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教学,对自己的学生也不认识,无法了解学生,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只有针对课文进行研究,课堂有情况就随机应变,自己把握课堂教学进度。一个学期下来,学校检查教案,我还经常得到当时就年过五旬的语文组长张保轩老师的表扬,当时的鼓励,对刚参加各种的我促进很大,心想能够来到异地教学,工作得到认可,教学有点成绩,又经常得到当时瑞洪中学校长江少阳的表扬,心里总是喜滋滋的。
我习惯于对陌生的汉字用汉语拼音标出来,对多音字进行注解,对好的词句划起波浪线,自己做好记号。每次上新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带学生朗读课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美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好的段落乃至整篇课文,尤其是对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我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认真写好日记,对班上一周发生的事情要求学生用周记的形式进行总结,每逢班会课,我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发现好人好事就及时表扬,有不正确的事情或者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就及时指出。
对那些调皮的学生,我总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记得有位叫胡成金的学生,他个子不高,人很聪明,字写得很潦草,由于他父亲去世的早,母亲未改嫁,课堂上经常开小差,我就积极提问,经常调他到黑板上去默写生词并造句子,由于经常提问,他就变得很认真,读书兴趣也很浓厚,一个学期下来,他进步很快,她的母亲十分感谢我们对他的子女的关照。每每想到现在的单亲子女,经常会有被老师忽悠的,也有被老师怒气不管的,对比现在,想起过去,我不是在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歌功颂德,也是实实在在记录我的经历,但愿能够给有这样缺点的老师给予启发。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也是从年级组长赵老师哪里学了一招,至今想起来还真是十分有趣。调皮的学生有几种,一种是调死皮,完全不读书的人,他来校的目的就是结伴游玩,有架必打,闹事成凶。对待这类学生,只有借助保卫科的力量进行治安教育。还有一种是读不进去书的学生,他来校的目的是完全应付家长,是父母逼他来读的。对这类学生我们采取软化教育,给他讲道理,循循善诱,让他担任班干部,当好劳动委员或者体育委员,发挥他的一技之长。这样下来,他的言行举止都会改变很多,也会带动整个班风的好转。记得有位叫姓张的学生,我当时采取这种“统战”的办法,还真是管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源于生计的原因,我两年后就调离了瑞洪中学,去县城附近的信河中学任教高中语文去了,不知道现在这些调皮的学生,至今在社会上混得怎么样,我目前不得而知,但愿他们现在能够通过手机上网或者互联网,读到我的博文之后,想到26年前的老师今晚还在熬夜为他们写点纪念文章,如果真有此效果的话,我今天即使再熬夜,我感觉也是值得的,毕竟是自己年轻时候曾经教过的第一届初中的学生,朝夕相处了两年,毕竟保留了最初的情真意切的师生之情。我曾经问过一位姓邹的班长,他现在故乡从事公安工作,他说我这个班有一部分同学混得不错,有在故乡当老师和医生的,也有在北京或其他地方工作和创业的,我有个想法:等年底有机会,同现在定居在南昌的年级组长赵老师一起回母校搞个回访,约定一些学生进行座谈,照个相,搞个通讯录,留个号,建微信群,以后也方便联系,不知道这个愿望今年能否实现 ?但愿我这个提议能够得到落实.........
岁月匆匆,匆匆岁月,二十六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现在都是奔五的年龄,如今又没有在教学第一线,而且离开了教育系统七八年了,不知道写下这个《教学篇》能否让我教过的学生收到启发,不管怎样,我是本着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回忆和描述,既充实了我的生活,又让我的博文能够源于生活,记录生活而且高于生活,如今夜已经很深了,妻子已经入睡了,我也犯困了,今天就写到这里,为我曾经任教的故乡瑞洪中学89级初一(3)班的学生留个文字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