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60年代的人,如今你还好吗?
生于60年代的人,如今你还好吗?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大的有52岁,小的有43岁。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炸药包”来,轻松多了。我们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如今大都已经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单位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往事如过眼烟云,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同前人与后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回忆过去,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回忆过去,会使我们在观照历史的同时,寻找出更符合于我们时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们更加为生于六十年代骄傲和自豪。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身边的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伙伴,那令人回味的少年时代,都悄无声息的离我远去了。原本触手可及的童年,现在再怎么想得到却是幻想,是期待,是向往,更是回忆。少年时代是快乐的,是自由的,它好像是一匹奔腾的骏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驰骋;它又像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上,自由的想要飞多高就飞多高;它是一枝盛开的玫瑰,灿烂而芬芳,柔弱的枝干在风中摇摆;它更是一株无名的小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夹缝中,在荒野,在道边,在……; 顽强的生长。
少年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大无畏"精神,男孩子活泼,勇敢。女孩子天真,浪漫。或许我们的少年时代并不精彩,但是每当回想少年时代的那段灿烂的时光,一群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少年在一起快乐的学习生活,我的嘴角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那时候高跟鞋、“飞机头”、喇叭裤、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色歌曲。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伤痕文学”,主要是讨伐“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扭曲。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国产的《敌营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运》、《排球女将》、美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视连续剧热,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第一次颠覆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电影《少林寺》产生的轰动效应,使街上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个光头觉远。那港台的武打录像片充斥着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录像厅。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时的一本叫作《武林》的杂志,创造了全中国期刊订阅、零售之最。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异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人在旅途》(新加坡)等为代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电影只能看到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的。记得当时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没有理由不使我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饱受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而感到难过和不安。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那精妙的配乐、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后来有了《决裂》、《春苗》、《战洪图》、《红雨》等一批带有强烈左的色彩的政治电影。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另外,就是《新闻简报》。每当看到已显虚弱、苍老的毛主席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默默祝福。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后一批能够全部看完历届“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的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春晚”便替代了新衣、鞭炮,成了我们每年除夕的热盼。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董文华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响了讴歌最可爱的人这一新时期最响亮的主旋律,对越反击战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慢慢长大的我们,虽然平日里还可以看到、偶而一聚,可那再也不是童年的样子。如果可以,我愿留那童年的一瞬间;留住那奔跑着、追逐着的身影;留住那天真的、稚嫩的梦想;留住那样的时光,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单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幸福……
几十年了,终于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那些儿时的玩伴儿,记得小时候一起下跳棋,输了还会耍赖,一起练写字,总有人在偷懒,我们早上在院子里喊着、笑着、跳着一起去跑步,下午找个破二八,互相帮扶着学骑自行车,我们在前院儿打核桃,我们在后院打枣儿,藤罗架下、花树丛中都是我们的乐园。从钻到桌子底下过娃娃家,到后来,一个两个的,下乡的下乡了,当兵的也走了……院子里越来越寂静,再也没有阿姑、阿奶喊着“回家吃饭啦!” ……几十年后,我们都回来了,还是一样的欢乐和开心,希望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少年时代的友谊是无价的;友谊是无私的,友谊是纯真的;友谊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而今的我们都已到了不惑之年,没有了少年时代的天真与浪漫以及无忧无虑。我们上要对父母尽一份孝心,尽可能地多抽一些时间去陪陪她们,下要对自己的晚辈多操一点心,为了孩子的学业,为了孩子的婚姻尽点责任,创造条件使他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还要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累。尽管我们是多么的疲惫,但是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是幸运的。国家的繁荣,奔向小康的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但愿我所有的老同学都能有一个安康祥和与快乐幸福的晚年吧!
生于60年代的人,如今你还好吗?的评论 (共 18 条)
- 虚妄的伊 推荐阅读并说 少年时代是快乐的,是自由的,它好像是一匹奔腾的骏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驰骋;它又像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上,自由的想要飞多高就飞多高;它是一枝盛开的玫瑰,灿烂而芬芳,柔弱的枝干在风中摇摆;它更是一株无名的小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夹缝中,在荒野,在道边,在……; 顽强的生长。
-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少年时代的友谊是无价的;友谊是无私的,友谊是纯真的........
- 醉成记忆 审核通过并说 那时候高跟鞋、“飞机头”、喇叭裤、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色歌曲。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伤痕文学”,主要是讨伐“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扭曲。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