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老组长

2015-11-06 15:37 作者:逵子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老组长

(杨志奎)

金秋十月,气温宜人。我以前在部队电影组当兵时的组长偕夫人一行来到北京旅游。此前,我们俩整整相隔三十二年没有见面!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有位情深义重,却阔别了三十余载的老战友自远方来,岂止是“不亦乐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位于福建漳州的陆军第九十一师炮兵团当兵。因为有点美术天赋和基础,承蒙时任该团电影组组长的这位老兵看中,“千里挑一”地把我从连队选调到电影组,当上了既不要站岗放哨,又不要出操训练的机关兵。电影组一官两兵,编制三人,主要职责是放电影、广播和管理团俱乐部。此外,我还负责绘制幻灯片,书写团部及会场的标语横幅,以及管理俱乐部的图书等。借此平台,我也顺便混进了文艺青年的行列。可以说,老组长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贵人。他还是我书法的启蒙老师,我后来能写一手毛笔字,使自己平庸的人生略带些许亮点,也是托他的福。

组长姓刘,江西俢水人,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兄长。他为人正派,待人诚恳,作风踏实,做事严谨。工作上身先士卒,业务上言传身教,生活上对我们也多有关照。相处三年,我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一九八三年底,我退伍回到了家乡。从此以后,我们逐渐失去了联系。直到七八年前,他从战友通讯录上找到我的名字,并打通了我的电话。从电话上得知,他在修水县某局任副局长。挂完电话后,我感到有些疑惑:是什么原因让优秀的老组长止步于这个职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次相见,我们并没有激动得老泪纵横,但我却为此兴奋得失眠了两个晚上。三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朝气蓬勃的青年军官,而今已是两鬓花白,脸露沧桑。不过,他除了容颜上稍许见老之外,精神依然饱满,身体依旧健朗。我们聊了离别后各自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发现有些地方颇有相似之处。比如,后来都在家乡的县(市)武装部干过,都把仕途看得很淡,都育有两个子女,都放弃了自己最大的兴趣好和最有可能取得成就的艺术追求等等。

那些年,到处张贴的计划生育标语中有这么一条:“只生一个好!”。我以为意思是先生了个女儿的,可以再生个儿子,这就是一个“好”。于是我就照做了,结果怕纸包不住火,就主动让贤下海了。老组长的情况和我差不多,第一胎生了个女儿,第二胎添了个儿子,如愿以偿地凑成了一个“好”,不出所料地影响了前程。他虽然没有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却收获到了我们这个年代许多公职人员很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这或许符合禅语中的“舍得”说:舍得舍得,有所舍才有所得,舍不得一些东西就得不到另外一些东西。

如今,老组长儿女双全,三世同堂。既有儿子孙子,又有女儿外孙。三代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老组长喜怒不形于色,一旁的嫂夫人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由此可见,他们很知足,很幸福。我打心里为他们感到高兴。衷心祝愿老组长和他的家人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作者:杨志奎,江西省瑞金市人。当过兵,做过学校教导干事,基层武装部干事、副部长,县市人武部政工干事。现为北京市一家文化公司负责人。)

联系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94920/

我的老组长的评论 (共 11 条)

  • 老党
  • 荷塘月色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听雨轩儿
  • 雪灵
  • 青涩日光
  • 东明家电2
  • 退之
  • 淡了红颜
  • 雪夜·共相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