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急,等一等
某次,跟领导聊天,他说起自己年轻时脾气急躁,现在好了很多。其实他现在依旧年轻。我笑答:每个人都差不多,我也是到了这个快接近40岁的年龄,才平和许多。他笑说:接近40也还年轻呢。
其实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概念,跟90岁的耄耋老人比,50岁都显得依然年轻,可是跟10几岁、20几岁的青少年比,40俨然已经老了。流逝的是岁月,沉淀下的是对世事的历练和稳重,更让人的心性变得谦和平静。可是年轻时候并不懂,把凡事想得那么不堪和火急,其实很多事不用急,急不来,需要等一等。在等待中,在放下处,曾经的纠结和矛盾、焦虑和担心、煎熬和痛苦都会悄然散去,像是一场魔术。也如同一朵花,绽放在不经意间,但是需要等待花开的时间。
儿子初到美国时,快一个月过去了,仍不见开口说英语,学校的测试成绩极不理想,而孩子对于老师的题目更是束手无策,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而我们更是焦虑无比,我感到茫然和无奈,因为我不知道这样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但是,我们仍然鼓励孩子努力,同时付出时间陪伴和教导,不遗余力地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
一个多月的时间,孩子总是依赖班里的中国人翻译,而老师似乎也把他遗忘了。那段时间是漫长和黑暗的,心情是难以名状的。过了一个暑假,也上了summer school,不知道从哪天起,孩子回来很开心,说老师表扬他数学做得好,而且也开始跟美国人一起玩了。再过一段时间,说他可以跟孩子们无障碍交流了,也能听懂老师部分语言了,还能作对数学题了,并且还能够主动回家请教先生单词的意思。无法形容那一刻我欣喜的心情。孩子需要适应,在适应过程中我们需要一起努力,等一等,不用急,给孩子时间,也给自己时间,突破黑暗,迎来黎明也就指日可待。
这让我想起了孩子上学的整个过程,当别人都提前认字、上幼小衔接班的时候,儿子在快乐地玩耍,打球运动,听小说,看课外读物,出去旅游长见识。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第一学期显得那么笨拙,有些手忙脚乱,考试的时候孩子甚至不认识题目上的字。第二学期的时候,孩子开始进步,到了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越来越让我看到了希望,他有超越自我的强大潜力和自信。于是我越来越坚信: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不管是学什么,都需要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和耐心的等待中迎来他绽放的瞬间,而着急和焦虑都是徒劳无益,自找麻烦,还会无形地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意外的不顺,需要学会释然
好久没去学校的图书馆了,每一次去都有克制不住的惊喜。浩瀚的书海,琳琅的书目,每次映衬我知识的贫瘠和灵魂的无知,总有慨叹和后悔,也许从当下,我会让自己不再留有叹息。
匆匆借了几本书,一个多星期就翻得差不多了,觉得刘墉的那些散文集和时下流行的微短文太过肤浅,像是快餐文化,或许适合象牙塔里的学子,于是弄了几个稍显枯燥的书《西方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一个外国人写的《黄河之旅》倒也耳目一新。苏格拉底说过:阅读好作品,常常需要像潜水员一样。或许我也需要克服自身的浮力和爱好轻松的自然习惯,努力地往下深潜,如此才能获得最好的珠贝。
当我想要还书时,竟然发现有两本书找不到了,办公室没有,回到家里,书桌和床头也没有,再回到办公室还是没有,搁在以前,这样的意外会让我心烦意乱,无心做事,我会第一反应觉得:肯定是丢了,然后就会想象出接下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赔偿,如何跟图书馆解释等等。可是,这一次,我竟然是这么处理的:回想,没有把书弄丢的可能,那就是自己年龄大了,记忆力短路了,想不起来放在哪里了,等闲下来再去找一找,一定会出现的,即便是丢了,重新买新的赔付也就得了,多大点事呢?这样想着,也就心情疏朗了。
回到家里,发现书被我放进了儿子的书桌抽屉里,安然地躺在那里。我抿嘴一笑,等一等,找不到的书就那么出现了,面对这样的不顺,释然放下了,反而结果就会是欢喜的。
三、未知的结果,需要摒弃揣测
因为出国,孩子的钢琴课停了很久,琴行里儿子的琴卡上还有几次缴过费的课没上。某日,跟琴行工作人员联系,她告诉我,如果想换一个老师继续学习,估计还要按照好老师的课时费补上差价,跟她继续沟通试图说明白这件事不合理,但是费了半天口舌,得到的结果仍然是:你亲自跟我们老板说吧,他同意的可能性不大。按照以前的脾气,火都不打一处来,可是我忍住,笑着离开,既然不是主事的人,跟她多说毫无意义。
我拨通了琴行老板的电话,三言两语就把儿子的情况和我的要求讲了个清楚,老板二话没说,爽快答应。自己曾经在心里想过无数次的画面没有出现,事情完全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在知道真实的结果前,任何揣测、推断、臆想,都只是庸人自扰,当自己的内心阳光灿烂,就会觉得外面晴空疏朗。对于未知的东西,最好去接近事实真相,去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悲观地将事和人朝着消极的方向猜想。猜测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摒弃摒弃,必须摒弃!
四、身体的康健,需要调和内心
两年前的9月23日秋分日那天,由于无法忍受喉咙持续的沙哑和疼痛,我去了省中医院,当时抱着幻想喉咙不像之前在军区总医院检查的那样严重,可是一番喉镜检查非人般的折磨后,把我的幻想击得粉碎。声带红肿,破得不堪入目,上面长了一个息肉。
回想这两年,着急上火,大声说话,生气愤怒,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和糟糕的举止已经为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近乎于慢性自杀,看着片子我的心情跌入了低谷。慢慢地,不得不学会调整自己,调和内心的起伏和动荡,不急不躁,不气不怒,喉咙在我的调理下逐渐回归了正常,即便是在周期来临前最容易犯病的时候,也能够安然无恙。
于是想起了当时医生说的那番话:凡事是急不来的,遇到事情不要着急,慢慢来,降低说话的声音,让自己学会慢下来,学会耐心处理,学会等待。哪怕是再使人忧虑担心的事情,或者是对孩子的成长的希冀,即便是那些个让心绪混乱、内心凌乱的尘事,也需要排除万难,让内心平静淡定,因为身体会让自己为焦虑和忧愁以及不必要的惶惶不安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讨厌扰乱内心的外在因素,厌倦愤恨一切杂乱无章和自己的无能为力,人该做的是驾驭情感而不是被情绪所奴役,被情绪牵着走足以证明一个人的弱智低能。每个人都希望做个生活的强者,一个强者不是拥有多少外在的东西,而是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管理情绪,应对外在的纷扰。安静是内心秩序的井然,而能够将内心打理得井井有条,疏朗有序,明媚一片,需要的是大智慧,而不是尔虞我诈的小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