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应感集(4-7)

2015-09-10 21:14 作者:河马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4

有人把加缪的《局外人》译为

《异乡人》,冲这书名我又买了

一本。但这个译法失之毫厘,便

荒诞得可以。如同我不用“出轨”,

它含有性暗示,而用“出局”形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被摔出的感觉,既疼痛,也较苍凉。

而“异乡”用在加缪这里,实在像

那处于撞击之原子,偏了一点就

出卖了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漏洞呀。

人在局外,又不得不活在局中,其

疼痛感与荒诞感,以几何倍数激增。

而人性之可贵,就在于微弱之反抗。

由此观之,译为《局外人》较妥当。

一个书名,译得漂亮却不可取,译

事之难可想而知。向好的翻译致敬。

5

说到翻译,我不懂外语。

译得好不好,我可以判断。

比如马克思喜欢的伊壁鸠鲁,

他买了一个花园,用于讲学。

传说他著有三百多卷书籍,但

没有什么东西存留。只有他的

弟子卢克莱修用其师之学说,

创作了传世长诗《物性论》。

而我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

看到伊壁鸠鲁比德谟克利特

伟大,却备受怀疑和攻击,

对他就本能的同情和喜欢。

当我想象那哲人花园之美妙,

却看到有人竟译为“菜园哲人”。

菜园倒是让我想到中国禅。农禅?

可伊壁鸠鲁,他并无农禅意识。

只是吃少许的面包,就很满足

况且他也没有什么心思务农呀,

从而要求弟子们送这送那以自娱。

临近死亡他泡了热水澡,还喝了

一杯淳酒,只要求弟子效忠于哲学。

从翻译的潜意识来说,这种情况

如果发生,可能是小农意识使然吧。

感谢马克思,让我呼吸了花园哲学。

6

马克思的终极理想,

是全称之人的彻底解放。

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

其中人性的解放更强劲。

物态化与意态化使人性发达。

仿若人自己制造了二律背反。

康德曾规划了文化-道德的人,

李泽厚在批判康德之后,便

进而提出文化-道德-审美的人。

美学之所以是第一哲学,源于此。

7

而当下,

变性的风

正在更猛地

刮。

时而刮出

荒诞;

时而刮出

悲凉;

时而刮出

无涯。

就是不刮出

全部不确定性中

那自我创世的密码?

2015年9月10日于永安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82720/

应感集(4-7)的评论 (共 5 条)

  • 沐子
  • 淡了红颜
  • 风残炫舞
  • 晓晓
  • 雪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