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雪国列车》:“柯蒂斯革命”的幕后
电影是此时空或另一时空我们或他人的生活。
电影,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可是我们总能从别人的画面中找到自己经历的似曾相识。
感谢导演与演员为我们策划的视觉和心灵上的盛宴。感谢那些经由别人发自我们内心的感动。
幕后:
(一)冲刺
当柯蒂斯蹲在末节列车人们制作的巨大滑行圆桶上向其他车厢“扫射”时,自己心中那点少年轻狂活生生地又被激出扯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是我们不顾一切地在这个世界上行走。
当我们用不服输的心去做事时,纵使那么强烈地渴望成功,但经过这一段的惊心动魄,成功的效果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经历过象征人生锦绣年华的那条奋斗的路,尽头那朵花似乎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活者,便在燃烧。
(二)弥补等级差别
电影前面部分全是末节车厢的灰暗色生活,突地梅森带着柯蒂斯他们到达种植园车厢时,那片生机盎然让观者心中颇不是滋味。
这便是等级的体现吗?
最后等级的人没有体验斑斓生活的资格。
可是柯蒂斯他们一步步走向最前面的引擎车厢···
说明什么啊,嘘——
(三)信念
影片中最让人揪心挣扎的是柯蒂斯的忧郁时刻。
当威尔福德想柯蒂斯解说了列车的生存规制后,当威尔福德提出由柯蒂斯带着列车走下去后,当维尔福德说明吉列姆是车厢动乱的一位策划者后···
柯蒂斯内心很痛苦。
他不明白。也许他知道威尔福德有自己正确的道理,如果车厢得存在的话。
他不明白。也许是在于威尔福德那句“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位置。
可我们的存在位置只能由我们自己决定。
也许是威尔福德如此草率如此草菅人命地决定安迪的未来激发了柯蒂斯内心对个人尊严的强烈守护。
于是,他宁愿炸毁列车也不愿接收列车。
也是一种“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的决心。
(四)新生——等待与希望
《雪国列车》的结尾瞬时让我想到了《基督山》的结尾。
等待与希望···
然而从大爱的角度来看《雪国列车》结局的内涵更为深遂。
(当然,此刻我很愿意所有人把这些话全当成我作为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毕竟也许人家导演根本不是这样想的说~)
剖析《基督山》你看到的是一个受害者的不甘报复和最终的原谅,更是受害者的自我救赎。在无穷的报复和放下过往重新生活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我们从结局的箴言“等待与期望···”中也能瞧见伯爵的幸福生活。
不同于《基督山》,《雪国列车》中柯蒂斯的选择死亡和保护住尤娜和吉姆体现的是对此次“柯蒂斯革命”的必然的决心和对新生的一种期盼。
如同布鲁诺等人宁肯接受火刑也要捍卫自己的学说。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信念,更是对未来学说受到检验的一种期盼。
柯蒂斯同样有这种期盼,他期盼尤娜和吉姆能走向新生。
当结局尤娜和吉姆生存下来,在雪国中看到活生生的白熊时,那一刻全剧的生命力达到顶峰。
《雪国列车》作为反乌托邦电影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演出了“柯蒂斯革命”的决心以及革命的最终胜利,还有胜利后的新生机···
其中有几处不太明白:我们都知道任何制度都有不完美之处。也许,摧毁列车不是柯蒂斯最好的选择。如果柯蒂斯领导列车,他可以改变末节列车的处境,也可以挽救整车人的思想。南宫珉秀说过雪已经开始融化,那么最后到车外看见白茫茫雪花的也许就不只是尤娜和吉姆了。
如果柯蒂斯领导列车···
谁来给我讲讲···